尽管名叫“青春河”,但这条流经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和化工一四村的小河道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自感“羞愧难当”:这里河道底泥厚重,缺乏疏浚;一头连着张家塘港,另一头则在华东理工校园内“戛然而止”,自身水动力不足;再加上沿岸周边教学楼、宿舍楼、居民楼等存在雨污混接现象,“青春河”一点儿都美丽不起来——不仅水质被归为“劣五类”水体,还经常阶段性返黑返臭。
如何补上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短板?这条全长1.4公里但“水质不好、环境不好、反响不好”的小河道被重点“画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一场由市、区、校三方联手的共治启动——徐汇区全面落实河长制治水责任,相关部门及街镇合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华东理工对河道两岸雨污混接排放口全面整治;市水务部门统筹协调,并提供技术保障和资金支持。
截至10月底,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告捷,河道及两岸生态面貌大为改观,水质达到五类水标准,个别指标“晋级”四类。
青春河,终于有了能匹配“青春”二字的神采和光芒。
源头施策、综合治理,激活河道自我更新功能
为实现可持续的整治效果,市、区、校三方联手组织专家、群众反复论证,完成了青春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设计,目标明确——源头施策、综合治理,激活河道的自我更新功能。
整治过程从不同角度同步实施:实施水系沟通、河道疏浚、拆除部分老挡墙并新建护岸挡墙等;通过曝气、增氧,投入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修复水生态;同时,新建绿化,发挥河道应有防洪除涝、引清调水的功能,结合岸线布置绿化景观,美化环境。整个水系工程累计完成河道疏浚4801立方米,防汛墙加固2470米,新建人行步道近2000米,新建绿化1.3万平方米,安装各类曝气装置数十套,种植水生植物2700平方米,生物基安装300平方米。
“问题出在河里,原因却在岸上。”由于河道绝大部分面积都在华东理工徐汇校区内,整治行动特别注重同步推进沿河排口和校区内部雨污混接的整改。学校请来专业单位,通过地面排查、地下闭路电视检测、上游井投颜料、闭水试验等多种手段,排查出上游共142个雨污混接点。专业施工单位经过对破裂管道地面开挖沟槽换管修复、污水源头改排、雨污管分开改排、空调水改排、废弃管道排口封堵等方法,完成了所有雨污混接点的改造。
一条河激活一个治理共同体
水体修复了,环境提升了,这条河还激活了一个治理共同体。整治过程始终坚持多方联动互动。
关于河道后期的长效维护和管理,多方一同协商制定方案,由专业打捞队伍、大学物业、以及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维护。街道办事处主任、华东理工副校长分别担任各级河长,统筹协调后期治理及维护工作。
这条河,还激活了一所学校的河长制。目前,华东理工成立了校河长制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徐汇、奉贤两校区内的河道、湖泊治理和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推进、监督,坚持“一河一策”,组织开展河道污染现状调查,编制综合整治方案,推动河道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水环境治理、长效管理等综合治理。委员会每月定期巡河,由河长带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完善机制,推动整个水系生态修复
治理青春河,为中心城区河道治理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和机制。徐汇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主任沈秀观告诉记者,徐汇区目前共有河道42条,全长67公里,但由于区域地处城市河道水系下游,加上老城区雨污混接现象严重,水质时有反复,区域水环境治理任务相对较重。
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徐汇区“治水”提速:截至目前,该区市政、企事业、商户和其他等四类雨污混接改造完成近千处,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和临时措施基本完成。
据悉,下一步,徐汇区将通过人工巡查、数据监测、无人机航拍等立体交叉巡视来加强对全区20余条骨干河道的水质动态监测,做实河道日常保洁。
作者:首席记者 顾一琼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