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13张表的时候,居委会工作人员常常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
“现在每天汇总3张表一小时不到就能填好,而且信息量一点不比以前少。”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管一居民区书记周振文告诉记者,从1月28日起,每晚9点居委会下班后,工作人员都要将白天收集到的信息一一登记到表上,“最开始有13张表要填,常常弄到半夜12点多。”不仅表格数量多,而且形式、格式不同,有的是word版,有的是excel表,表与表之间有大量重复填报的信息,还有类似“消毒区域面积、消毒液使用数量”等难以量化填报的内容。
“表”叔“表”嫂的工作从2月5日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表格的量一下子锐减到了3张,而且涵盖了原本13张表的所有数据。周振文说,现在他们只要填写被称为“一户一表”的《管一居委会集中排摸信息表》,详细记录返沪人员情况的《管一居委会来(返)沪人员健康登记表(居委会用)》以及《管一居民区口罩登记微信预约登记表》3张表即可。
记者看到,《排摸表》是以“一户一表”的形式,详细记录每家每户的住户情况。管一居委会还根据这张表制定了“战疫图”——图钉代表湖北地区返沪人员,红点代表重点区域返沪,橙点代表其他离沪,橙点解除医学观察后改为绿点。“考虑到之前专家说潜伏期有24天的可能,在图钉、红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后,我们在保留原标记的基础上,叠加绿点,对他们保持关注,经常关心身体情况等。”周振文说。
在周振文看来,《返沪表》的实用性也非常高,特别是注明了交通方式、停留区域、同行人员等信息,一旦出现问题,便于回溯。
那么,为什么原本的13张表会被简化为3张表呢?原来,普陀区的领导干部“下沉式”防疫工作——区主要领导每天“朝九晚九”去各基层点走访,区领导分赴10个街道、镇“坐班”督导,390名区机关党员干部12小时与居委会、社区干部同进同出——在工作中,他们发现,各街道镇的不少人力被集中在了统计汇总表格这一工作上。基层工作者既要守住大门,又要当好“表”叔“表”嫂,压力着实不轻。
为了为基层“减负”,2月5日,普陀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防疫期间对各单位及条线下发的13类表格予以优化及归并——保留3份基础数据母表并予以改进,所需信息从3份基础母表中采集,归并取消其余10份表格,确保基层部门在信息登记中便捷、准确,采集信息可多元运用。
目前,3份基础母表分别为《各街镇排摸重点区域返沪人员信息表》《XX街道镇新型肺炎社区防控数据统计表(日报)(楼宇园区)》《全区口罩预约购买户数统计表》,分别对应人员信息排查、场所防控排查和口罩统计数据。经过优化调整,《各街镇排摸重点区域返沪人员信息表》的数据精简到8个字段,《XX街道镇新冠肺炎社区防控数据统计表(日报)(楼宇园区)》也改进了采集字段,对于基层的填写和收集更高效。
作为普陀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为基层“减负”的一项实际举措,此次统计表格的优化调整确保了各类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保证了条线部门能够准确判断疫情情况、科学决策,也让基层工作者能够不被过多的“数据报表”所困,腾出更多精力奋战在疫情防治的第一线。
普陀区各职能部门及条线需采集的数据,均可以从上述三表中生成,确保了数据的准确及一致性。对于数据采集工作,普陀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仅由区卫健委、区地区办向基层部门进行,其余单位需要数据可在两部门数据库中生成。各条线部门可以自行采集的数据,原则上不下沉到街镇及居委会进行采集。防疫期间,各单位需要增加数据采集种类的,需经区防控办审核通过后,由区卫健委或区地区办下达。
作者:单颖文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