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工作人员刚走到某小区门口,正准备暗访查门岗时,就听门岗正对的一楼住户对着门岗小哥“吼”:“精神点,站站好!”“阿姨,别对志愿者同志这么凶嘛,人家挺不容易的。”街道工作人员赶紧上前仗义直言几句。“没事没事。”门岗小哥李昱东笑了,“这是我妈,她在家的时候,老爱在窗口‘监督’我执勤。”
原来,在这里轮流值守的是两名大学生志愿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廖璟业、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李昱东。这个小区一直没有固定门岗,在他俩2月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才有人负责登记、测体温等。
不过,居民们发现,这周门岗换成了两位中老年爷叔。之前帅小伙儿哪去了?一问才知,3月2日网课模式开启,两个大学生回家上学去了。
“但门岗得有人。”在收到网课通知当天,廖璟业有些着急,他问妈妈能不能请人在他上课时顶个班?作为居民区居委会主任,廖妈妈深知该小区居民多为上班族,复工复产后很难再招志愿者。“这有什么难的!儿子你安心上网课,老爸来接班!”在一边的廖爸爸马上“毛遂自荐”,他们公司最近正错峰上班,“我上午上班,下午给你顶班去。”
这时,收到网课安排的李昱东也有些焦虑,他给廖璟业发去微信,问他门岗有什么解决办法。“我跟家里讲了廖家的方案,我爸说没问题——我有课的上午,值班就交给他。”李昱东说,自主创业的爸爸近期正好居家办公,“他说他是党员,这时候得带头解决困难。”
由于廖爸爸在宝山区上班,返程路上得半个多小时,两家人约好,每天中午12点半交接班。
廖璟业坦言,当志愿者的初衷,是想为每天早出晚归的妈妈分担些。不过,听到儿子主动请缨,廖妈妈并没有马上同意。第二天巡查辖区门岗时,她特地带上儿子去熟悉情况。“走了一天,我跟她说我相信自己能做好门岗工作,她才同意我当志愿者。”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莉莉告诉记者,居民区共13个自然小区,有的一栋楼就是一个小区,志愿者缺口大,“听说居委会主任把儿子‘捐’出来后,好几个热心居民也‘捐’了自家子女”。
廖璟业最初在自己小区和保安一起值班,后来李昱东通过楼组长报名给自家小区“首创”了门岗后,居委会便将廖璟业调过去帮忙。
据悉,截至2月底,虹口区共有近16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每天有近万名志愿者奔走在一线。
作者:单颖文
摄影:张燕丽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