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虹口区从机场派大巴把我一个人送到集散点,然后在集散点街道派的大巴又只有我一个人,太有‘排面’了!”14日从德国返沪的小李同学告诉记者,从机场登记离开到回到位于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某小区,一路都有人护送陪同,全程无缝对接,体验了一把“闭环”接力。“从飞机落地开始,就能感觉到上海的重视程度,回国了真的心定很多。”
“一周前,我就知道小李同学要从德国回来。”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紫荆居委会书记朱思欢告诉记者,根据虹口区的要求,入境返沪人员的信息要提前报备给居委。据她观察,最近返沪的多是留学生或留洋工作人士,一般是其家人提前联系居委会,“我都和他们加好了微信,方便随时联系。”上周,李妈妈就找到居委会,向朱思欢咨询儿子返沪注意事项、是否可以居家隔离、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等等。
“通过提前排摸,很多工作我们可以早些做好。”朱思欢说,比如,能不能居家隔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确认该户是否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机场各区驻点人员在登记“黄标”旅客信息时,都需要联系街道对接居委会,如果该旅客提出想居家隔离,就要由居委干部确认是否具备条件,虹口区的要求是15分钟内回电确认。14日上午8点,朱思欢接到确认电话,由于提前掌握了小李要回沪的信息,她“秒回”了一周前就掌握的情况。
在小李同学看来,提前报备对居民来说同样帮助很大。他在国外时,虽然也经常了解国内情况,实时关注上海政策,但他觉得“都不如我妈直接去居委会问来得清楚,这肯定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比如,居委会了解到小李回来后,是三个人住三室两厅,其中一间主卧自带卫生间,“这间房间本来是我爸妈住的,后来他们听取了居委会的意见,把这间房间收拾出来暂时给我住了”。再如,一开始父母准备到机场接机,但在机场小李临时决定还是跟大巴回来,大巴很快就调度好了,“即使只有一个人也派车派人来接,我们政府真的很给力。”
从上午6点小李落地上海,到入境海关、“黄标”旅客登记,再到虹口区转运大巴发车、在集散点登上街道派车,李妈妈都通过微信及时向朱思欢转述儿子的消息。小李说,他虽然从落地到回家花了6个多小时,但因为妈妈经常转述从居委会了解到的情况,他有了“心理建设”,情绪一直挺好。
中午12点多,朱思欢在小区门口接到小李,为他在额头、手腕处两次体温并登记信息,而后与志愿者、民警、网格员送小李回家。
“我们是一路聊天一路进去的,可能看我们氛围比较轻松,经过我们身边的居民都蛮淡定的,但各个居民群肯定会‘热闹’一下。”朱思欢向记者展示了上面这张居民从家里窗口拍下的图片,在这张图发到居民群后,她马上回应了大家,告知这是小区内有重点地区返沪的居民要进行居家隔离,“是正常的居民回家流程”。她还告诉大家,街道马上会为居家隔离户安装门禁磁片,只要开门居委会就会收到信息并了解情况,而且还会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确认全家人都在家中,“我感觉越是怕解释,越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在保护这家居民隐私的基础上,我会向大家解释我们的各项保障工作,给居民吃下定心丸。”
到了李家后,根据流程,朱思欢等工作人员向他们送上居家隔离承诺书、告知书、健康信息登记表等,并拍照记录下“我们四人把他送到了家门口”。根据目前安排,社区医院医生将定时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街道还安排了专人定时收垃圾,志愿者会为他们买东西、送快递,“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在家”。
小李感到,虽然全家隔离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不比往常,但因为提前报备,一周来居委会经常提醒妈妈准备好充足的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并详细告知她全家居家隔离后的大致情况,家里人在物质和心理上都是有了准备。
朱思欢说,李妈妈在微信上告诉她会理解和配合居委会的工作,因为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从为居民做好“心理建设”,到担心居民被“折腾”引发不满情绪却发现自己有些“杞人忧天”,朱思欢感到,提前报备看似拉长了战线,实则是在所有人心里,画上不可或缺的那枚“闭环”。
作者:单颖文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