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挎一包,拿个手机,加上一双耐磨的鞋……这正是徐汇区枫林街道网格监督员欧阳钦日常在街面巡查的标配。当了十年的“网格员”,欧阳每天在所负责的网格内兜兜转转,一旦发现井盖破损、路面塌陷、行道树倒伏、架空线坠落等等,他就是第一发现人,通过移动端工作系统拍照上传信息,便于案件在后台极速流转,派单处置。
十年间,欧阳的网格监督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托于“一网统管”构建的城市运行体系,网格监督巡查的视角更精细了,案件流转处置速度更快了,监督员每天的步数倒是减少了——随着城运系统布强“神经元”,越来越多感知智能设备将替代人力,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
欧阳的这一感知,在三公里外徐汇区城运中心的后台大屏上有着更为直接的数据印证——这个面积相当于0.7个篮球场大小的城运平台数控大屏显示:2019年,徐汇全区网格案事件通过移动端渠道上报的数量为16.9万件,通过感知设备智能上报达2.3万件。精准报案转化为处置高效率和市民满意度。仅以全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处置满意率为例,上升12%,办理综合考评排名全市第一。
当下,徐汇正依托于“一网统管”运行系统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以大数据和智能算力倒逼体制机制变革,实现治理流程再造,特别聚焦城市管理难点堵点,应用智能化分析和预警预测手段,将“精细化”落到实处。
让5亿条信息开口说话,聚焦精准及时
“小木桥路380弄口,路面小部分损坏”,上午十点多,欧阳钦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立即蹲下身拍照,并通过移动端工作系统传图,简要上传案件情况。
该案件第一时间反馈到枫林路街道网格化中心的数据平台,并继续流转至区城运中心后台,派单相关委办局处置。
很长一段时间内,网格监督员就相当于及时捕捉信息并传递的“神经元”角色,但在大数据赋能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感知设备将逐渐替代这部分功能。
“比如,未来布设的感知器件,能发现异常数据,还能自我分析,进行预警”,由此将人力充分释放出来,聚焦于处置案件中,实现“派单更精准,一人通全岗”。
目前,徐汇“一网统管”归集了来自市大数据中心、全区30多个委办以及社会第三方数据共5亿条,总数据量近3PB,形成了2600多项城市运行体征,涵盖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各方面。
数据汇集是一方面,如何把数据用精准、用极致,让数据不但反映出经验,更能开口“说话”?围绕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及时,区城运中心大数据平台做了大量关于数据的比对、清理和协同工作。
之后,通过深度学习、边缘计算,将这些数据充分运用进各类主题场景:比如民生、建管、平安等等。
由此,这些数据被充分赋能,不仅能生产企业和个人画像,更能帮助分析、研判城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并构建起物联感知发现、数据分析研判、人机协同处置的闭环全流程,不断提升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从“处置一类事件”迈向“预警可能现象”
每天,徐汇全区13个街镇主要领导都会收到一张由区城运中心平台自动推送的表格。这张表格上,反映的是近期城市治理中相对集中、多发的事件和问题,以此为各街镇城区治理提供参考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表格完全由城市云脑根据收集和处置信息自动生成。
“让这些被充分赋能的数据来牵引体制机制的变革,实现治理流程的再造”,区城运中心、大数据中心副主任余杰这样注解:由此,城市治理可以由“解决单个事件”到“处置一类事件”,从“处置一类事件”再迈向“预警可能现象”。
比如,区建交委就立足于平台数据开发启用了“交通数据分析及停车导引系统”,通过即时数据分析、精准推送停车指引,缓解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所在汾阳路及周边小马路的拥堵,无效交通流量明显减少。区民政局借助平台数据能够分析帮困救助对象具体原因,平衡各类资源,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平均每月实现社会精准救助200多次。
以算力释放人力,实现管用、爱用、受用
“实战平台”,这是区城运中心智慧大屏上的常用版块,也印证着徐汇构建城市数脑的初心——以智能化运用赋能精细化管理,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目前实战平台上,不仅生成全区的全息图,能实时接驳任一区域动态实景,更能细化至每一个所能想到的局部,随时查看局部细节和动态信息。
比如,对于电力、排水、工业等9大类地下管线,可查询至任一具体地址的地下管网综合信息:坐标、井深,建于哪一年,管理方隶属于谁……一清二楚。
目前,围绕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徐汇在市“一网统管”核心场景基础上,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先后推出包括热线办理、营商服务、平安指数、社会救助等在内的20个场景应用,并不断进行深化和加载,且把市城运中心开发的政务微信作为移动端应用唯一入口,整合了包括公安、民政、热线、网格等终端应用。
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火线开发了“汇治理”应用平台,最大程度用好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及“随申码”等市区相关数据资源,赋能“两手抓”。启动应用两个多月来,累计注册人数超44.7万多人,访问次数超8500万次,支持2.1万家企业、8251家商铺、169家重要工地复工复产复市。充分发挥城市云脑算力,精准匹配各类治理资源,一方面充分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实现了“人力围着算力转”,也以最精细、最专业的态度保障好品质民生。
作者:顾一琼
视频/图:张伊辰
制图/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