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新华社
编者按:浦东,曾经农田交错、房屋低矮的大农村,今天已变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这座新城里的“地标”犹如一张张名片,不仅见证着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承载着市民群众的集体记忆,更在透露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未来新奇迹……
无论是重点区域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和民生改善,还是“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和“智能造”这六大“硬核”产业的加速成长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浦东正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奋力续写“再造一个浦东”的新时代新传奇。
南浦大桥,越江“7分钟”之后
【地标亮点】浦东开发从基础设施开发入手,“第一仗”就是架起越江大桥。1991年6月20日,南浦大桥铺上最后一块桥面板,中国第一座叠合梁斜拉桥建成。自此,从浦东到浦西,坐车过桥只需要7分钟。这“7分钟”的越江速度,为加快浦东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也拉开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序幕
“入夜,南浦大桥华灯初放,它犹如一条展翅欲飞的巨龙,横亘在黄浦江上。那独具匠心建造的浦西主引桥宛若龙头,五条分引桥就象一根根龙须,而通往浦东杨高路的桥面则好似一条龙尾。多美呵,世纪之桥!”这是南浦大桥临近通车时,刊登在《文汇报》上的一段文字。对于现在的申城市民和海内外游客而言,跨越黄浦江早已是稀松平常,而上述这段文字依然留存着彼时的那份激动人心。
如何消除黄浦江对浦东浦西的自然阻隔,切实解决“过江难”,既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首要课题。放眼世界,很多大城市都是跨河发展,浦东要开发开放,当然先得修建大桥、隧道。
1983年,上海成立黄浦江大桥工程指挥部,中国人开始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径桥梁。1988年12月15日,南浦大桥正式开工建设,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叠合梁斜拉桥技术,主桥一跨过江,423米的跨度,位居当时世界第三。
为了争取时间,南浦大桥是在“五边”情况下开工的,就是边规划设计、边科研试验、边施工制造、边动迁安置、边筹措资金。从打下南浦大桥第一根基桩,到1993年10月23日杨浦大桥建成通车,上海用不到5年时间完成了主跨分别为423米和602米的两座大跨度斜拉桥,这在当时世界上是少有的。
几代上海市民“一桥飞架黄浦江”的梦,圆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浦西、浦东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海内外投资商愿意把资金投向这里,从而推动整个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十多座大桥和十几条隧道穿江而过,2号线、9号线、13号线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越江运营……平均不到3公里就有一处越江设施,桥梁、隧道、地铁、轮渡将黄浦江两岸紧紧连接在一起。
今年3月,黄浦江上第13座大桥——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按下“复工键”,预计年内将基本建成。大桥正式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上海的干线公路网布局,成为穿越黄浦江的又一通道,为黄浦江两岸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开市
【地标亮点】自迁入浦东起,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与这片土地的开发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资本市场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引领一批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先后落户,进一步提升浦东的金融创新功能和示范功能。2018年11月5日,中国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传向全世界,继续着它与生俱来的改革使命
“很多人问我,新药研发成本高、耗时长、风险高,这里有生意吗?”16年前,陈春麟怀着创业梦想来到张江,创办美迪西生物医药公司。去年11月5日,美迪西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科创板首家上市的医药研发企业。
美迪西的故事,恰恰可以印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浦东开发开放之间妙不可言的缘分。科创板,这个全新市场正在为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架起一条高速通道,让浦东乃至上海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浦东开发开放从一开始就坚持金融先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对于浦东开发和金融开放,曾有投资人做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通过引来金融大潮,并保持这大潮不退却,浦东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乘风破浪的领航船。”
1995年,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总部从浦西迁入,标志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正式启动;位于浦东南路上的上海证券大厦两年后落成,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东开业;紧接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大批金融业伙伴们也齐聚浦东。乘着金融大潮,区域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今天,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地区之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总市值和IPO融资额均排名全球第四,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日均交易量位列全球第三,“上海金”、“上海银”、20号胶期货、不锈钢期货等国际定价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科创板鸣锣开市,宣告了一场全新征程的开始。这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板,而是肩负着引领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承载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初心。去年,A股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大幅增长,共有70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很快,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将再一次搬入“新家”——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已建成,这里将是上交所、中金所、中国结算三家重要金融单位的新办公地。三座塔楼以“品”字形组成,在空中构成“金融之门”,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新家门口还“牵”来了一头新的雕塑牛,牛头朝上,气宇轩昂……
外高桥“海鸥门”,离世界最近之处
【地标亮点】沿着浦东杨高北路向北一路前行,挂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红色大字的“海鸥门”格外醒目。这扇跨路拱门寓意海鸥飞过彩虹,见证着中国首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创新先行、发展升级的历程
“海鸥门”是外高桥保税区的地标,也是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的形象标志,去年刚刚完成大修、展露新颜,而这似乎也意味着一个面向未来的新起点。
就在前几天,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启动,离岸的新型贸易模式由重点企业参与试点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阶段。
外高桥保税区作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桥梁,区域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深入而不断提高。扎根在此的企业,随着区内业务量的增长,也提出了更迫切需求:由本国本港进出口贸易向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转变。离岸贸易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关键一子。
去年,浦东新区率先“破冰”,发布支持离岸转手买卖的若干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已有47家中外资企业获得离岸转手买卖支付汇兑便利支持,占全市比重超过90%。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是首批试点企业之一,首席执行官谢磊表示:“通过制度创新打通操作环节上的痛点后,跨国公司中国总部可以成为全球的订单中心、财务中心,提升在整条供应链中的管理能力。”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彦峰则坦言,“我们现在推离岸贸易,其实就是在为未来谋篇布局。”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推出针对离岸业务的财政扶持政策,降低企业开展离岸业务的税收负担,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将离岸业务打造成为自贸试验区新的增长点。
外高桥,因贸易而生,因贸易而兴,这里也被人们称为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去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3907.3万标箱,是二十年前的42倍;进出口额已达到1541亿美元,二十年来以年均19%的增速上升。在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保税区企业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进出口业务往来。商品销售额、工商税收、海关税收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比重均超50%。
从外高桥的发展可以看出,保税区域的制度创新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有力推动了贸易功能、复合功能的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和质效提升。作为上海自贸区先发区域和核心区域,保税区域最近6年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新设企业贡献的年税收已超过百亿元。
陆家嘴“三高”,刷新城市天际线
【地标亮点】从420.5米的金茂大厦、468米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到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再到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第一高楼”被赋予了为城市代言的标识功能。早在1993年,上海中心大厦和相邻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所在位置,就已被规划为超高层建筑群,三栋建筑共同形成陆家嘴中心区的制高点
从上海中心大厦高层望下去,浦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整座摩天大楼好比“垂直的城市”,总建筑面积达到57.8万平方米,相当于将外滩1.5公里沿岸的第一排近60万平方米建筑竖立起来。金融城的夜色更为迷人:东方明珠电视塔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宝石,金茂、环球金融、上海中心三座高塔浑身闪耀着炫目的光芒……
摩天大楼不止有颜值,更有内涵。楼宇经济历来是陆家嘴金融城的重点产业,密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整个区域已成为全球楼宇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建成各类商办楼宇260多幢,1500万平方米高品质的甲级、超甲级写字楼,税收亿元楼突破100幢。陆家嘴的商办楼宇单位面积税收大约是1.15亿元/万平方米。这个强度,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
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今年2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在众多外资投资机构的掌门人看来,疫情并未影响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冲刺期,他们都希望能在陆家嘴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上月底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中,上海首次升至全球第四。”在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张宇祥看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主要承载地的陆家嘴,更应该主动谋求全球合作的机会,打响中国金融城的国际品牌。
为了让金融城百花齐放,陆家嘴加快推进外资资管集聚,以陆家嘴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联合会为平台,提升现有企业能级,吸引更多资管企业落户;同时,也在抓住新一轮扩大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落地。
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首飞。 赵立荣摄
国产大飞机基地,助力“圆梦蓝天”
【地标亮点】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在这里总装下线,又从这里前往浦东机场第四跑道首次飞上蓝天——坐落在祝桥镇的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2009年12月28日开工奠基,短短11年间,一座占地4000余亩的现代化商用飞机总装基地从芦苇荡上拔地而起。依托C919的研制,浦东的航空产业链初现雏型。根据规划,未来浦东将作为大飞机产业集群的“主战场”,聚焦“蓝天梦”,建设大飞机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
沿着迎宾高速开车过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再开过出租车蓄车场,从两港公路拐入上飞路,919号,一排排气势恢宏的厂房映入眼帘,这里是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
干了40多年飞机装配的“上海工匠”孟见新是第一批搬到这里办公的人员。作为中国商飞上飞公司C919事业部副主任兼总装车间副主任,孟见新见证了浦东基地投入使用6年来的变化,“2014年参与第一架C919总装,厂房内还是空荡荡的,人也不太多。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逐渐移到浦东,不仅从这里飞出了6架C919飞机,ARJ21飞机总装车间也建了起来,批产速度在加快”。
6年来,这里建成了C919总装移动生产、中央翼、中机身、水平尾翼、全机对接5条国际先进生产线;ARJ21第二条生产线从部装到总装再到生产试飞的各个环节全部打通,以工位制为基础的“节拍化精益生产”模式推动生产效率和精细管理的提升。智慧数控车间“黑灯产线”逐步投入使用……一个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于一体的现代工业园区在这里形成。
目前,浦东在民用航空产业培育发展上已取得重要突破,逐步形成位于祝桥的民用飞机产业集聚区、位于临港的航空航天特色产业集聚区、位于张江南区的民用飞机设计研发集聚区和分布在外高桥、张江、世博等区域的上下游相关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2018年5月,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共同推进“一谷一园”建设、培育本地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等合作,提出依托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飞机创新谷,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与产业紧密协同、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大飞机总装基地建设航空产业园,加速上下游总装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便利和绿色供应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
去年12月27日,航空产业园、大飞机创新谷正式启动,为促进中国大飞机产业生态建设、上海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迪士尼乐园城堡夜景。傅国林摄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迈向首选地
【地标亮点】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已成为整个浦东最具人气的热门地标之一。从2009年初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揭牌,2011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工,到2016年度假区开放运营,原本的一片农田华丽蜕变,成为上海及周边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更推动浦东中部向现代服务业高地加速迈进
全球极限运动领域的顶尖运动员去年齐聚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吸引他们来到浦东的理由,正是X Games这一知名极限运动赛事。以全域旅游新地标为方向,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全力做实功能、提速建设,积极推进商旅文一体的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最终建成人人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浦东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最新数据显示,自2016年4月26日开放运营以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600万人次。上海迪士尼乐园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迪士尼乐园之一,周边的薰衣草公园、奕欧来购物村等也都在持续提升品质。
全球迪士尼乐园中最大最高的城堡、第一个海盗主题园区、路线最长的花车巡游,全球首发的“创极速光轮”……上海迪士尼创造了诸多第一。就在开幕当年,上海乐园就对外公布第一个扩建项目——“玩具总动员”园区。去年底,第八大主题园区——“疯狂动物城”又完成场地准备工作,启动主要施工。这不仅是上海第二大主要扩建项目,也是全球迪士尼乐园中首个以“疯狂动物城”为主题的园区。运营安全平稳有序,客流量稳步提升,扩建项目持续推出……种种迹象足以证明,度假区投资方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对浦东的发展潜力充满信心。
上海迪士尼是一个千万人次级别的国际级旅游产品,集景观、景点、表演和服务于一身,对提升上海全球影响力、打造国际旅游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以该项目为核心,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聚焦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重点培育和发展旅游度假、文化创意、会议展览、商业零售、体育休闲等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
面向未来,度假区将聚集上海旅游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内涵特征,努力建设市民休闲度假首选地和好去处。
浦东滨江,从“锈带”到“秀带”
【地标亮点】自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以来,22公里的东岸滨江焕发出勃勃生机,跑步道、骑行道、漫步道组成的滨江慢行系统“三道”广受市民喜爱,每年举办百余场市民文体活动;东岸沿线各段的生态绿地,四季景色变换,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林缤纷冬听雪;22座东岸望江驿“一驿站一特色”,成为不同主题的城市文化空间,向市民提供贴心的休憩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黄浦江东岸,22座望江驿成了“网红”新地标。“周边邻居都喜欢结伴来滨江跑步、打太极拳,我更愿意找个安静的角落,看看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轮船。”家住陆家嘴街道的退休教授陈仪佳是这里的常客,“天冷时,坐在望江驿里看看书非常温馨。”
位于百步街与滨江大道交叉口的5号驿站,名为“初心”,是一座穿越时空的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缝纫机、老式冰箱、旧日历等承载着过去的记忆。有游客说:“看到这些小摆件,感觉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仿佛讲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今年,黄浦江东岸又发布四个重要项目,包括民生码头创新创意城市综合体、歇浦路8号文化品质生活体验地、浦东滨江金融广场文化活动聚集区以及老白渡绿地广场艺术人文生活走廊。
民生码头原为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始建于1908年。随着黄浦江岸线产业转型、工业革新,昔日亚洲最大粮仓在一期改造、整体运营下,逐渐向公众展现出从物质粮食仓库到精神宝库的蜕变。各类国际首秀、艺术跨界首展、首演全年不间断。目前,民生码头区域启动整体性开发改造,构建一个以创意创新商务办公、创新交流品牌展示、文化艺术展演和商业休闲体验为核心功能的城市综合体,打造黄浦江东岸滨水新地标。
浦东滨江金融广场是上海船厂绿地区域的核心广场,北临黄浦江,广场面积约6000平方米。昔日的老船厂已华丽转身成集时尚、艺术、展览、演艺于一体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将凝聚浦东滨江的历史与未来,共同构建“金融+时尚”集聚区。集文化、艺术、展览、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都市文化综合体——方所书城也在这里精彩亮相。
这是可感知、可阅读的黄浦江东岸;这是有温度、可呼吸的滨水绿岸;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到世界级滨水复合功能带,浦东滨江将聚集重点项目,打造文化商务走廊和特色文化地标,成为全球首展、首秀、首演及首店聚集地。
俯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邢千里摄
临港新片区,开启“未来之城”
【地标亮点】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去年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全体临港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功能提升等方面,向着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的目标奋进
“我是一名临港科创服务者。”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屈林喜欢用这样的开场白介绍自己,今年是他在临港科创中心工作的第13个年头,几乎每天都和创业者们在一起,体会创业路上的各种辛酸,也感受收获的喜悦。
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智能制造中心,是专注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自2009年成立以来,临港科创深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了一套成熟、高效的孵化体系。随着环境变迁、产业发展,临港科创正在不断深化、丰富自身的孵化平台。
这些年,科创中心服务了数以万计的创业者,各种各样的创业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屈林与团队成员手把手辅导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和临港的创业者在一起,倍感自信和充实。”
去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开面纱——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根本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和活力。此外,新片区还增加了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等战略任务,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把“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屈林所在的科创中心正计划推出离岸孵化基地的新项目,借助平台技术和海外渠道对接长三角创新网络资源,发挥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强化开放枢纽的作用。而管委会新推出的《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型平台管理办法》让科创平台有了更多自主权,在引入项目中能够得到更多支撑。
在屈林看来,临港新片区挂牌8个月来,发展势头良好。从表面看,马路上行驶的车辆多了,滴水湖畔跑步的年轻人多了;从深层次看,创新要素正在集聚,资本、人才、项目加快汇集。
世博园区,中央活动区生机勃勃
【地标亮点】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过去整整十个年头,历经两年申办、八年筹办,世博会可以说陪伴了浦东开发开放的“青春期”。世博会结束后,以建设世界级中央活动区为总体目标,世博片区正大力发展滨江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带、高端文化产业发展带、世界一流的滨水城市生活带
原世博A片区的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今年将竣工、原世博B片区已有十余家央企总部入驻、原世博C片区的世博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世博会的“一轴四馆”已成上海新地标……从钢花飞溅的工业区、有名的棚户区,变身为生机勃勃的中央公共活动区、“世界会客厅”,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整个世博区域开始“脱胎换骨”。
世博会闭幕不久,世博地区的开发正式启动。区域开发首先要进行功能定位,“一轴四馆”即世博轴、中国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文化中心最终被永久保留下来,开发成综合购物中心——世博源、艺术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会展场地——世博展览馆、会议中心——世博中心和演艺场馆——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大歌剧院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也呼应了昔日的功能定位。
世博会时,前滩还是一片荒地,其中建了一个应急停车场为世博会服务,现在已整体开发成一个集办公、居住、生活、商业配套等于一体的生态型、综合型城市社区。近百万平方米的三大滨江公园、惠灵顿国际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一贯制学校、世贸中心系列、晶耀前滩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已投用;前滩中心、莱佛士国际医院、信德文化中心等主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截至去年底,前滩区域累计开工的地上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占可开发面积的89%。
再过一年多时间,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就将与市民、游人见面。作为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世博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面积近2平方公里。项目结合已建成的后滩湿地公园、世博会部分保留场馆,以及大歌剧院、温室花园、国际马术中心等建设,将成为上海中心城核心区最大的沿江公园,陆上面积相当于8个延安中路绿地。
围绕“世界会客厅”建设主线,整个世博地区将以13个大型场馆为核心的文化演艺群落吸引各类首发、首演、首赛等高水准活动举办,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功能承载区、上海标志性文化主要展示区、上海公共文化消费高地。前滩地区则将打造“特别适合国际企业入驻”和“特别适合国际家庭入住”的世界级中央活动区样板区。
张江人工智能岛,抢占产业赛道先机
【地标亮点】人工智能(AI)是当下最热门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之一,在这条通向未来的赛道上,浦东新区正全力抢占先机。从2018年公布建设计划,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位于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已“大咖云集”,IBM、微软、阿里巴巴“平头哥”等多家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先后入驻,成为上海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是唯一“人工智能+园区”实施载体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人工智能设备布满“海陆空”:无人机在岛上空实时监控,捕捉画面上传到云端;无人清扫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定时巡逻;只要点开园区服务应用软件,无人驾驶短驳车召之即来;环绕岛的“智慧河”里,无人监测船和智能水下巡航机器人,对水质即时检测和反馈……这座充满未来想象力的“岛”有望集聚超过8000名人工智能领域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类型最丰富、产业人才最集聚的地方。
依托张江科学城现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内容等产业基础,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岛源源不断释放强大磁场效应,搭建起“核心技术层+数字技术层+智能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跨国巨头微软把旗下全球第四家,也是目前该公司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落在岛上,目前已与数十家国内的创新中小企业达成合作,借助微软提供的软硬件资源、微软云服务资源等,开展前沿领域技术研究。
几乎在微软“落子”的同时,另一家国际科技巨头——IBM也把上海新总部及研发大楼放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其中,新设立的IBM客户中心(上海),作为其大中华区第二个客户中心,全方位展示着IBM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目前,平头哥、云丛科技、小蚁科技、汇纳科技、黑瞳科技等也已先后在此落户。张江科学城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都将持续应用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让“岛上居民”的办公、研发、生活更智能、更便捷、更愉快。
经过多年持续积累,张江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通过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张江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未来,张江还将以人工智能岛为主轴,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产业项目在张江中区集聚,把技术和应用扩散至整个科学城,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
作者:唐玮婕 祝越
摄影:赵立荣 邢千里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