簌簌寒风吹袭,骑手沈锐还没来得及感受这股凉意,只匆匆瞥了眼时间,不自觉又加足马力。连续第六年在上海过年的他,最近找到了“新据点”——“红色加油站”。它们或在沿街、或在商圈,显眼的红色标识让外卖骑手们觉得很亲切。
去年以来,拥有5.5万余名注册骑手的浦东新区,挖潜盘出85个快递外卖群体服务点,并取名“红色加油站”。
与其他爱心驿站类似,在这里,免费热水、AED装置等一应俱全。但“加油站”又紧贴骑手需求延拓出新功能——充电。在这儿,不仅手机能“续命”,电瓶车也有充电桩。
全市层面,为凝聚起“庞大又零散”的数十万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上海各区陆续探索出片区流动党员党支部、平台企业流动党员党支部、配送站点党小组等多种模式。同时,不断挖掘盘活出多样服务功能空间,让外卖骑手们在点滴温暖关怀中生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浓浓归属感。
步履匆匆的“独行侠”,也想“慢下来”
职业的特殊性,让许多外卖小哥难免生出“独行侠”的孤独感。
以叮咚买菜张江站为圆心,沈锐每天会有12个小时落在这五公里范围内。他见过从平地一点点“长”起来的人工智能岛,也遇过小年轻合租的老公房小区。
这些看在眼中的细微变化,他却很少能与人诉说。在快递站点的“前置仓”里,大多数人都步履匆匆,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沈锐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前置仓”可以偶尔停下来。更多奔波在外的骑手们,就连这方小小空间都是奢侈。
在午后的非高峰时段,你一定对这样一幅场景不陌生。三两名外卖骑手相聚在一起闲聊“等单”。由于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只与平台有着松散链接的他们能去的场所并不多。
这种“漂泊感”直接反映在客观数据中。普陀区委组织部牵头的一项调研显示,许多外卖骑手都觉得这是一份“年轻饭”,无法持久。
终结“浮萍心态”,外卖小哥也有流动党组织
新就业形态群体的新型党建工作,成了摆在这座超大城市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工作时间、地点均不固定的外卖骑手们,究竟要如何建起组织阵地?
半年多前,浦东新区成立了一个全新红色阵地——快递外卖群体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后,新阵地首个活动就瞄准了“重温入党誓词”这一环节。“许多外卖小哥由于党组织关系在外地,因此很长时间都未经历过党组织生活,”该党委书记胡卫东说,这些活动的举办是为了激发外卖骑手们的组织感、荣誉感。
自流动党委成立后,先后共有十余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们分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个个站点,让我们也有了像‘家’一样的感觉,”新年伊始,入行11年的申通快递网络安全员汤从海便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身材敦实的他这样爽朗地说出申请缘由,“以前在部队时就想了,如今转业退伍了,也算是圆上了一份初心。”
不过他也发现,许多外卖骑手“面子薄”,不好意思踏进“红色加油站”。于是,他想出了“一带一”的方法,用口碑传播让更多外卖骑手知道这里,让“红色加油站”真正成为“红色补给站”。
拓增职业通道,骑手秒变“社区工作者”
当你真正走进这个群体,就会发现,骑手们的漂泊感,还源于对职业未来的不确定。
生于1988年的沈锐,在骑手队伍里不算年轻了。如今在外人看来尚可的薪资,都是他一单单肩扛手拎跑出来的。为节省时间,他还会根据路线来“并单”。一趟来回,手上十多斤的份量是常态。再过上几年,是否能扛下这样的工作量,沈锐自己也说不好。
从骑手到站长,这是不少小哥们瞄准的职业晋升通道。不久前,浦东新区专门推出了“金头盔”评比。综合考量行车安全、服务质量、文明指数等各方面因素后,30位骑手获此殊荣。这一称谓不仅是种荣誉,还将在后续站长选拔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励。
平台之内的晋升之路固然好,但毕竟数量有限。为开辟出全新职业通道,普陀区前不久开启了一个新尝试——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而言,走街串巷、熟悉社区的骑手们拥有天然优势。然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此前受限于学历不高,因此无法“跨界”。自这一卡点打通后,普陀区已陆续有数十名骑手参与了面试。“能报考社工,就是多一份稳定下来的希望,”骑手黄文清这样说。
文字、剪辑:王嘉旖
摄影、视频:邢千里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