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非机动车充电桩已经安装完成,却一直没法使用,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前不久,浦东新区塘桥街道把“接待桌”搬到“家门口”,东方汇景苑小区的居民们就给前来一线倾听居民意见的社区干部抛来一个“直线球”。
结合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塘桥街道今年创新建立了街道领导干部居民区接待日机制,固定每周一上午走进小区,面对面征求居民意见,点对点倾听群众诉求,从群众所思所盼中找到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直接化解在社区一线。
为民办实事,智能充电从摆设到满负荷
记者今天走进东方汇景苑小区的地下停车库,只见墙上挂着两台四四方方的智能充电站,每台分别设有10个充电口,都已经在“满负荷”地工作中。一旁张贴着醒目的说明海报,居民们跟着上面的使用步骤,用手机扫一扫支付后,就能给自己的电动车充上电。
杜绝楼道内的“拉飞线”,让非机动车在公共停车区域充电,这本是一桩为居民们消除安全隐患的好事。龙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万添杰透露,去年下半年位于小区地下空间的充电桩已经安装完成,但地下空间需要接入手机信号,小区业委会与供应商却因为费用支付问题,一度陷入僵持。
“明明硬件都建设安装完成了,却不能用,”在前不久的接待日活动上,这一难题被多名居民在家门口的“接待桌”上反复提及。原来,业委会坚持调试完成,充电桩可正常使用后再支付款项,但“强势”的供应商则坚持先付费后调试,双方都不肯让步,导致充电桩迟迟无法正常使用。
参与接待日的塘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蒋小龙当场记录下诉求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街道经办部门,一步步了解建设、协调的全过程。最终,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出面,主动与供应商对接,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让对方先对设备完成安装调试,老百姓就能尽快用上两台智能充电站了。
零距离听诉求,聚焦老百姓满意度、获得感
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的高效能提升,离不开对群众意见、建议的汲取,这需要打造通畅的沟通渠道。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殷宏表示,“聚焦老百姓的满意度、获得感,结合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活动,我们创新了领导干部居民区接待日机制,将‘接待桌’搬到居民家门口,希望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努力将‘急难愁盼’化解在社区一线。”
记者了解到,塘桥街道的领导干部居民区接待日机制讲究“两个固定”,即每名领导干部固定对接包干2个居委;固定一个周一上午为居民接待日,每月至少集中接待辖区居民一次。同时,这项机制要求领导干部每次接待日当天整理反馈接待情况,形成为民办实事清单,每个诉求、建议都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期限,一般问题现场答复、重大问题限期反馈,遇到“疑难杂症”则在半月一次的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上研究处置,确保居民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居民区接待日刚刚启动的时候,塘桥街道还为每个小区专门制作了“一海报一台卡一记录本”,提前通过张贴海报、小区微信群公告等形式做到广而告之,最大程度向居民宣传。1个多月来,街道12名领导干部共计接待居民108人,接收87个建议问题,其中已答复68个问题,剩余问题也在积极推进中。
蒋小龙今天又把“接待桌”摆进了东方汇景苑小区,不仅把充电桩的解决情况跟居民们聊了一聊,也听听大家有什么新需求、新建议。常常在小区里看到,这名社区干部自然就显得格外亲切,很多居民都点赞说,“这个在家门口的接待日,就是来为我们解决问题的。”
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邓亮看来,伴随浦东新区创建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区的嘹亮冲锋号,塘桥街道锚定新目标新定位, 围绕文明典范城区目标要求,从老百姓“家门口”做起,把创建工作出发点放在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上,让塘桥全体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真正实现创城惠民创城利民。
作者:唐玮婕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