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下发《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关于同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相关材料备案的函》。这标志着,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方案成为全国446个试点方案中首个报部、首个通过省级审查、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同意的方案。
近年来,黄桥街道围绕促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目标,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土地集约化利用激活发展新动力。
黄桥街道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构筑生态保育区,形成“南北湿地、西园东城”的空间布局。大力开展河流综合整治,解决水系不畅、驳岸老化等问题,维护水资源与其他自然生态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
构建“三横三纵”生态廊道建设,谋划建设总长32.5公里的慢行步道,深度融入相城区慢行系统。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全域大美格局,新建文体中心、市民文化广场等设施,提升利民便民水平。
始终做到覆盖全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整治,发挥土地整治“1+N”综合效益,形成农田连片、建设用地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科学绘制一张蓝图,多措并举精准治理。构建“一轴、两带、三心、四片”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方案共包含四大工程25个子项目,努力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双赢。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和整治目标,分门别类进行科学治理,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在产城融合方面,互促共兴。构建“1+2+N”多载体格局,积极打造“四心一村一库”合作载体,其中占地约500亩的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将以“国际工业设计”为核心,打造成为国际地方合作的文旅融合新地标、城市生活新范本。
精准施策、多重保障,高水平健全工作新机制。一方面,高效推动村级工业集中区转型。通过收储再供地、企业自主更新、引入项目促转型等方式,对村级工业集中区进行再开发,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另一方面,狠抓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中,设立红、黄牌制度,实施“黄牌降级、红牌出局”,不断提升工业用地亩均税收。
建立全民参与良性互动模式。街道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的试点推进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如生田村组成“老张回收队”,成为首批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典型案例,也是相城区首个入选的村级单位。
在23.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张“现代精致新城区 美好生态金黄桥”的蓝图正在徐徐打开——
通过实施农用地整治,初步实现工业用地的减量增容,将现状工业用地从6300亩缩减至3600亩,进一步激活土地利用新动能。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完成后,街道将形成C字型的生态用地布局和蓝绿交织的城乡生态网络。
通过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民生实事有机结合,预计今年,将交付中环一、二期,中央公园一期,荷馨苑等安置房建设项目,完成生田村等8个三星级特色康居乡村市级申请认定工作,组织全域自然村申报苏州市特色宜居乡村,更加彰显黄桥魅力。
通过实施青苔工业文化工程、渔桥文化广场工程、中心河文化走廊工程等,对渔耕文化、桥文化、荷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重塑,成功注册“鱼十烧”商标,完成渔文化“三部曲”,实施“黄桥青鱼”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如今,黄桥街道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明显提升,乡风文明赓续传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在努力打造经得起考验、可普遍推广的“典范”和“样板”!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综合:荷香黄桥 今日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