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是一家老牌职校,也有拿得出手的“王牌专业”——现代汽车专业群,该专业学生曾屡屡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
但“老同志遇上了新问题”——随着新能源车飞速发展,智能网联车等技术、载体迭代更新,老牌职校如何培养出能跟上市场和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杨浦职校正通过“破圈”“破壁”“破屏”,探寻着自身转型发展新路径,培养更多有“质”又有“量”的高技能人才。
“破圈”,向企业要人才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产业及技术加速迭代更新,意味着学校也要紧跟着开出新专业。但有个前提——首先得建起“靠谱”的师资队伍。
杨浦职校领导想到了“破圈”,向与他们开展校企合作的上汽集团“要人才”。
校长卞建鸿坦言,新开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个专业,正反映了职校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该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年来与上汽集团深度合作,这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刺激”了双方开设新专业的决心,学校联手相关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方案。中高职贯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由此应运而生,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就是从上汽直接聘请来的高级工程师。
“由新能源车的工程师直接给学生上课,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模式。”该专业主任周强介绍,由于新能源车涉及不少商业机密,维修资料甚至不能全面公开,想要学以致用,学生需要车企人才“领进门”。专业开设以来,该校学生每周都会前往上汽集团培训中心上课,掌握最前沿的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破壁”,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向企业要人才,还得抓紧自身的“破壁”转型。这是杨浦职校的“小目标”:培养更多复合型教师,既懂传统汽车维修也懂新能源汽车技术,并找到两者间关联,教出更多“知其所以然”的学生——除了具备熟练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操作技能,更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潜能,成为知识型、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周强曾是传统汽车维修的行家里手,但刚接触新能源汽车技术时,也“基本从零开始”——当发动机改成了电机,油箱变成了电池,原来完全不用接触的高压安全规范成了重中之重,这场转型仿佛“突破次元壁”。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传统汽车不同,要补全知识盲点,还要改变以往的操作习惯。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新能源车发展迅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更新速度快,“隔个半年,课件又要更换了!”
副校长沈小毓介绍,当前,学校拟定了教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进校五年的青年教师,都要去车企培训,掌握车联网、智联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前沿资讯,并在日常训练动手实践,尽快成为既掌握书面知识,又有实操技能的复合型教学人才。
“破屏”,利用新技术育人才
最近,周强正与专业组老师们共同开发上海市在线开放课程《新能源汽车传动与驱动系统检修》,通过录播视频、制作动画、开发活页式任务手册以及智能评价系统等形式,在网络上共享新能源车传动与驱动系统检修的教学内容。从课堂的局域网教学屏走向互联网传播的手机屏、Pad屏、教学屏,这样的“破屏”助推了教学相长。
教研组还利用VR(虚拟现实)、投屏等新技术更好地培养人才。比如,车身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火花,校企共同研发了“VR模拟焊机”,让孩子们通过熟悉“屏”里的火花顺利过渡到实战。再如,利用无线投屏技术,把现实中不便于展示的实操过程“放大”,提升授课效率。
作者:单颖文
摄影:叶辰亮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