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餐饭,如何解决?天天吃的“救命药”,如何送达?快递到小区门口了,如何打通最后100米?……
当前,上海正积极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面对封控小区内群众的难事、急事,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医务人员等共同努力,想法设法一一破解“各种难”,全力守护好超大城市群众的健康安全。
老人一餐饭——
按点吃,也能“翻花样”
面对封闭管控期间的一日三餐,不少老人忧心忡忡:“没有吃的怎么办?谁来给我们送饭?”
“做好封控,也不能让老人们的一顿饭没了着落。”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防控指挥部千方百计“盘”出送餐配菜资源——针对子女在沪的,由居委会干部与老人子女沟通,安排每日送菜;子女不方便前来送菜的,动员楼内邻居志愿者,代为在线下单买菜;对于那些自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左邻右舍也帮不上忙的老人,街道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联系对接巨鹿集团下属江南菜场管理公司,全力支持保障风控小区内老年人菜品购买需求。
江南菜场本就只有5名管理员,为了完成好这项任务,特意从总公司抽调1名管理人员,菜场主管还主动加入老年人最多的楼栋微信群,负责线上沟通,做好员工自身健康检测管理、保障送达菜品安全的前提下,安排2名商户配合做好线下选菜配菜,实现专人配送服务。
这几天,菜场每日配送单量超50单,馄饨皮、黑豆浆、竹笋、猪肉等品类需求繁多,普遍最受老人们的欢迎。菜场主管还根据老人需求,提供了品类齐全的纸质菜单,方便老人们每日勾选需要菜品。随着送菜需求增多,依旧人手不够,怎么办?菜场管理方开始推出由五花肉、鸡蛋、蔬菜等5个品种组成的“常用菜套餐”,每两天调整套餐菜品类别,让老人按点吃饭,也能吃得“翻翻花样”。
居委会干部第一时间与小区老人沟通,了解他们对菜品的满意度。老人们表示,“菜场配菜又好又方便,虽然从一开始的点菜到现在的套餐,有选择真是不容易。”
不只是封控区内的老人,防控指挥部还顾着整个辖区内老人们的一餐饭。
昨天早晨6点半,五里桥社区长者食堂接到紧急通知,原定为社区340位老人提供“为老助餐”服务的光明邨,因其所在区域需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将连着两天暂停配送。社区长者食堂果断担起了这项为老送餐任务,工作人员忙个不停,有的清洗菜品、有的切配食材、有的清点包装盒……最终,在备餐时间紧、用餐老人多、配送人员少的情况下,大家齐心协力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了340位老人的送餐助餐服务,让老人们吃上了安心餐。
救命药——
“配药小分队”冷链快递胰岛素
81个楼道,居民2500余人,60岁以上老人超900人,80岁以上近百人。其中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病,必须持续用药。
但是,因疫情防控需要,小区实施封控管理。药快用完了,谁能帮忙续上?
“救命药,是大事,拖不得!”徐汇区华泾镇某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杨晟,与居民区书记刘佳欢一合计,并参考其他居民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昨天(15日)迅速组建起两支志愿者队伍:一支由居民中的医务工作者组成“医护志愿组”,专注医疗应急;另一支由居委会干部与工作组成员、志愿者组成“配药小分队”,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代配服务并送药上门。
每天,“配药小分队”能接到上百个电话。手中的表格,详细记录着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以及需配的药名。“备注”一栏里罗列清晰:“只有中山医院有配”“帮困医保”“90岁老人吸氧”等。经上报、协调、对接,按需采配的药物被送到小区门口,再由杨晟与伙伴们负责分发。
药物中,还有一类药品需要全冷链配送。比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工作组安排专人穿上防护服、拎起保温箱,在医疗车辆到达小区门口时做好交接。随后将“救命药”以最快速度交到居民手中。“这样高效的‘冷链快递’也被分享到其他工作群中”。
打开工作人员手机,不仅是药品保障,“物资保障群”“平安无事群”“志愿蓝精灵群”“居民口粮保障组”“某某楼栋群”“防疫工作群”……无数个置顶的微信群活跃闪烁,一旦居民有任何问题和需求,便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和响应。
杨晟说,譬如有高龄失能老人,不得不依赖社区助餐服务,就由志愿者配送员送餐,顺便查看下老人情况。还有些老人自己能做饭,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帮着网上买菜。
有居委会干部撑着腰托马不停蹄忙到晚、有志愿者嗓子哑了还坚守一线……在大家感召下,各种服务小队不断壮大,“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有一个,更好地守护居民区里每一个人”。
“解忧杂货铺”——
11个服务项目逐一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社区小卖部变身封控小区内的“解忧杂货铺”,不仅帮助居民订菜,还能“转运”各类日常必需品。不仅如此,还衍生出一张“14天服务清单”,居民们的各类“急难愁盼”都在上面一一“挂上号”,居民区干部和志愿者逐一认领解决。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某老式里弄小区进入闭环管理,居委会干部一方面充实力量,将社区内唯一一个小卖部转化为服务居民的物资中转站,同时,在云端开列服务清单,通过微信群及时调度服务资源。11个“刚需”服务项目全都针对着当下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痛点。
小区刚进入封闭管理这两天,大家订菜需求强烈,特别是老年人比例高,不会用手机下单,社区内小卖部便成了信息和货物“中转站”——小卖部老板娘王女士主动承接起居民所需,帮忙订菜订货,再由志愿者逐一送到每栋居民楼前。
光靠小卖部肯定不行。居民区主任张婷介绍,小区在排摸信息基础上组建了防控微信群,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志愿者、每户代表统统入群。把居民诉求一一记录在案,在已回复和已解决的旁边打勾,不能回复的尽力去协调,尽可能满足居民所需。
找家庭医生开药配药,为居民提供电子血压计……几天下来,大家发现居民诉求中有不少共性。于是精细化制定了“14天服务清单”,写明能提供的服务资源的联系人。
除了买菜,小区中老年居民多,配药需求多,服务清单上便留下了社区家庭医生沈医生的联系方式。此后,张婷又将居委会干部、沈医生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建了个群,及时将各自收到的居民配药需求发到群内,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具药品。
有了这个解忧杂货铺和这份服务清单,小区“防控群”也就变成了“温馨群”。居民们抢着认领力所能及的服务项目,社区“志愿者”越来越多,互帮互助挺过当下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
快递转运——
合理分类分时段配送,打通“最后100米”
每天的快递、外卖量达8000份到1万份!
如何解决“午饭变晚饭”“快递高延迟”问题,成了普陀区宜川路街道某封控小区干部亟需攻克的紧迫课题。
面对小区外围不断从各方涌来的快递外卖件,宜川路街道防疫指挥部通过调整配送力量、优化配送流程、添置转运设备等措施,打通了快递外卖转运配送“最后100米”,实现了配送不丢件、无接触、高效率、全天候,使封控政策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小化,得到小区居民的普遍点赞。
小区内的“快递小哥”身份很多元,他们可能是居委会干部,可能是物业经理,抑或是80后机关志愿者。街道干部对小区内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统筹分工,“增、活、调”全方位保障配送人员“不缺位”。
一方面“增”配了专职分拣快递的安保人员,保障外场到门岗、门岗到内场的快递转送;同时,落实楼栋转运包干制,公布楼栋负责人及转送时间段,调动物业工作人员力量,对高龄老人、孕妇、大病等特殊人群提供人性化、上门专送服务。为进一步实现配送到位,街道工作人员还设定了每天下午5点对所有楼栋的快递进行巡查,提升配送效率、减少差错。
快递、外卖始终是“小区外”物件,提升配送的安全性成了重中之重。宜川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军介绍道,通过划分交接区、消杀区、转运区,分区域闭环转运,既便于快递小哥分拣,也减少了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小区门岗和各楼栋口都配备有足够数量的大中型白色货架,专门用于放置快递与外卖。门岗货架主要放置生活用品,而楼栋货架则主要放置食品生鲜,货架区域均配有监控设备。“转运之前,要确保每一件快递外卖均用记号笔放大标注了楼栋号、室号与手机号,并且按照楼栋顺序摆放,快递单号一律朝外。便于后续精准配送。”
合理化分类、优先级分拣、分时段配送是转运配送中的“宝典”。在这里,快递与外卖首先会被分成三类——食品盒饭、蔬菜生鲜、快递物品,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完成优先级界定后实施分时段配送。
比如,食品盒饭会集中在中午、晚饭前优先配送,蔬菜生鲜则集中在上午配送。而快递物品,则分为紧急和非紧急两种,对紧急的进行合理安排、优先配送,对非紧急即不影响即刻生活的物品,则集中于晚上分拣,第二天白天分时间段配送。
王军说,“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体力和耐力,还有我们的‘脑力’。通过实地调研、逐步探索,逐步完善出大型封控小区快递外卖转运配送的模式,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更好地助力社区防疫高效、安全、便捷。”
“在这个居住着5000多人的小区,快递成千上万件,为了完成配送,有的人手僵了,有的人脚上起泡了……但没有一个人抱怨,转运配送越来越顺畅。有业主十分体恤大家的辛苦,还主动提供电动三轮车供物业使用,非常感激。”小区物业经理李晓岚这样说。
作者:顾一琼 单颖文 张晓鸣 王宛艺
题图:袁婧 摄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