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是为了早日出去,相信不远了。”从18日小区封闭至今,金山区石化街道紫薇苑小区的丁华一家四口已经居家生活100多个小时。3月18日,该小区被划为封控区,从这一刻开始,一场大考就开始计时。从手忙脚乱到忙而有序,从千头万绪到科学有效管控……采取封闭式管理至今,五天里,这个处于风暴眼的小区,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携手,定格了一幅幅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生动画面。
小区封控后的“时速”12小时
整个社区2800多位居民怎么办?只有7个居委工作人员,怎么分配?……3月18日上午十点,虽然居民区内各类健康观察、核酸检测工作几乎没有“断档”,但第一次面对一整个小区的封闭管理,紫卫居民区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紧要关头,石化街道建立“前线指挥部+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成立小区封控管理临时党支部,选派机关党支部书记、优秀机关党员进驻小区。强力的外援,让紫卫居民区有了颗定心丸。
封控后的几件大事,主要围绕居民核酸检测、居家管控、生活物资保障等展开。一开始,大家都有些手忙脚乱,逮到事就做,结果反而效率不高。很快,通过预先编制社区管控“一居一档”应急预案和“三表两图”即住户信息表、重点人群表、志愿者分组表以及封闭小区单元楼处置工作流程图、疫情防控作战图,一条条工作思路逐渐理顺。
上午十点半,小区大门关闭,在外场设立防护栏进行小区的封闭式管理,居民“只进不出”,工作人员对来往人员进行疏导。中午十一点,工作人员开始“过筛子”一般开展全面排摸,核实家庭基本信息,召回人员,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下午一点,业委会主任卢忠提前搭建临时帐篷,由本楼栋楼组长或志愿者按网格化划片式管理,错时通知、错峰带队,居民有序接受核酸检测,并对31位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核酸采样服务
下午三点,从医疗需求到物资需求,一张居民需求清单制定下来,不仅“包揽”了居民们的日常所需,也妥帖关照着一些特殊需求。降压药、糖尿病药……一个个药品名称将表格填得满满当当,按轻重缓急逐一进行安排解决。
晚上十点,所有需召回人员通知完毕,社区工作者再次对名单进行核对。
这一夜,所有工作人员通宵达旦,名册再核对、数据再统计、人员再安排……整个团队也仿佛给齿轮加了润滑油,运转起来日渐流畅。“我们这个队伍稳了,居民看在眼里,心里也会稳。”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曙娟说。
一次“召回”带来各路“高手”
发送2397条短信,拨打上百通电话,紫薇苑小区在外近居民顺利“召回”进行封控管理。当时,李曙娟不知道的是,这些人中,一批“高手”将会进一步完善小区封闭管理。
“将小区分为四个区域或每个区域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负责人,这一块区域发生的事情或者问题集中、统一”3月18日晚,小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群里的这段对话让李曙娟知道,这人“不简单”。这名在群内帮助协调的居民叫焦嘉林,是上海黄浦区的一名“95后”实习民警,参与了市区多个小区封闭管理,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当天夜里,焦警官主动来到居委会,分享小区封闭管理经验。在他的指导下,社区优化了力量调配,对应疫情防控和居民们的需求,将原来一个志愿者群细分为核酸检测、物资配送医疗应急等八组,既做到按楼栋包片管理,又结合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事项进行分工。
第2天, 在核酸检测现场,不少细心的居民发现,排队时间少了,下楼五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原来,焦嘉林结合自己的职业专长,协助社区通过“一屏调度”实时监控点位排队人群数量,“分块下楼”合理调度志愿者提前通知块区居民下楼、查看预约码,“叫号检测”按楼栋检测,有序分流引导群众,大大缩减了居民检测时间。
整个核酸检测比第一次提前了整整2个半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由衷佩服,称他为“焦指挥”,他说,“我在市区工作,又在石化街道长大,这次自己家的小区遇到封闭管理,于情于理我都想多出点力,帮助大家一起平安度过这14天”。第三天,从焦嘉林口中得知物资保障组人手不足,他的父亲焦国欢也自告奋勇帮忙配送。3月22日是焦警官的生日,他不知道的是,社区已经准备了蛋糕,为他庆祝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日。
同样,在国家统计局工作的蒋俊,刚支援完金山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接到“召回”通知后,又闲不住,来社区报到当起了“大白”。由于有不少当“大白”的经验,蒋俊的第一份活就是指导其他志愿者规范穿戴防护服,他又利用自己专长,为社区制作了志愿者报名小程序,优化了人员排摸表,切实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效率。
3月21日,一条记录小区疫情防控的暖心故事在小区各类微信群内,居民们频频点赞,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这是由社区居民周志伟每天带着“高炮”在社区内实时记录,社区的两位“90后”居民沈越、王雨薇汇编制成的小视频。刚开始小区封控时,居民普遍处于懵的状态,于是,他们不谋而合,决定制作、推送封控管理期间的点滴故事以及各类买菜、便民等信息汇总,安抚居民的情绪。
就这样,社区在群策群力,一个一个焦虑被解除,居民的情绪也像被熨斗熨过开始平复。“特殊时期,大家相互理解,核酸检测等工作的效率也高了,大家都看在眼里。”小区居民陶雪辉说。
一辆特殊三轮车的“接班人”
紫卫居民区有一辆特殊的三轮车,2013年,紫薇花志愿者公益服务队队成立,13名志愿者骑着这辆三轮车,每周在小区收集废旧物品,售卖后的资金用于帮助小区困难群体。小区封控下,这辆三轮车有了新的“使命”——配送居民生活物资。
分拣,按楼号贴上标签,打包装车……3月20日早上七点,小区2号门一派繁忙景象,一条专业的“流水线”正式运行,物资保障组的志愿者们正将各个快递、农副产品进行分拣装车。“80”后的年轻志愿者赵子康“踩”着这辆三轮车,根据各住户订单将物资无接触逐户送达。细心的是,志愿者从附近的蒙山市场征集了不少泡沫盒,为市民送给小区“亲戚”的鸡蛋等易碎食品进行再包装。像这样的流程,赵子康每天要跑上近百回,虽然天气阴冷,他早已汗流浃背。
每天的快递、外卖量达600余份!和他一样,物资保障组总共38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都是社区里的中青年。按居民需求,他们每天分两班次配送,针对小区“爱心点名”老人设立绿色配送通道进行优先配送,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几天下来,志愿者们根据配送经验制定出一份物资派送路径图。
“辛苦是有点,但居民也很理解支持”,社区封控后,秦东星夫妻俩成了小区志愿服务夫妻档,刚为居民送完蔬菜,来不及休息,他又“飞驰”到下一个楼,“一辆三轮车运量远远不够,我们又征集了两辆物业的三轮车,居民知道后又送来了十辆电瓶车”。3月20日,大雨磅礴,应急组接到了特殊的“订单”——为32位学生送试卷。党员志愿者马红亚把每份试卷装进塑料袋,冒着大雨,全部送达。
这辆三轮车的原“司机”——紫薇花志愿者公益服务队队员陈剑平,因为已经79岁,居委会婉拒了他参与这次封闭管理的志愿者活动,最终轴不过,让其担任楼道管控组志愿者。虽然告别了三轮车,看到它有了新的“接班人”,陈剑平非常欣慰,“我们老了,踩不动了,幸好还有年轻志愿者‘传承’”。
李曙娟记得,刚接到小区封闭管理的通知时,一种深深的无助感向她袭来。当看到小区群里,被报名志愿者的接龙刷屏,1个小时,200多名志愿者集结,这让她振奋起来,“我们不是在单独战斗”。
“小区居民生病,不及时就医会恶化病情,建国医院的医生做好防护措施上门医治;居委会工作人员嗓子喊哑了,硬是不休息;呈祥果业通过区融媒体捐赠物资500多份,上海福申护理院捐赠牛奶、纯净水等物资…………”凌晨,李曙娟睡意全无,细数着这几天发生的暖心故事。外面狂风暴雨,她走向小区再次查看门口封闭管理情况,身后是机关支援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居民,“相信很快好起来”。
作者:薄小波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