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餐企业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外送食品打包应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封签或一次性外包装袋;外卖配送箱每日消毒应不少于一次;在配送过程中配送员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通过网络餐饮服务供应的食品质量应与堂食保持一致……4月1日起,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的《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开始实施。《规范》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平台、配送单位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的管理。此外,食品销售经营者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也参照本规定执行。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4亿。《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机制,不仅给平台和商家念上了紧箍咒,也为广大消费者维权提供了详细指南。
餐食防止被人“动手脚”
为了防止外卖餐食在配送过程中被人“动手脚”,新规要求,打包好的食品容器应封盖或封口;应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封签、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应无法复原。在配送过程中,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
“《规范》要求封签或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无法复原,是要确保食品从离开餐厅到顾客手中这段时间,没有被开启,避免在配送过程中产生人为恶意开启的风险,或者在配送过程中发生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包装异样。消费者也可通过封签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中国烹饪协会是参与《规范》起草的单位之一,该会会长傅龙成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外包装袋的使用,无疑会让人吃得更放心。通过网络餐饮服务供应的食品质量应与堂食保持一致。此外,生食水产品等对配送温度要求严苛的食品不宜外送。
随餐提供食品制作时间
外卖不仅要标清食用时限等信息,配送还要“尽快”。新规提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随餐提供食品制作时间、建议食用时限等与食用相关的信息。
按网络订单制作食品时,同一订单的食品宜同时出品,不能同时出品时,应合理安排出餐顺序,先出品易于保存的食品。食品制作后应立即打包配送,需暂存的易腐食品暂存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暂存温度热藏宜为60℃以上,冷藏宜为8℃以下。
把住食品安全“最后一关”
傅龙成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餐饮的网上外卖业务迅速增长。来自全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网上外卖收入达到6561.5亿元;2021年,大型连锁企业的网络外卖业务增长了约60%,网络餐饮对于拉动餐饮企业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出现了部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核把关不严,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北京并不是全国首个实施外卖封签的地区。此前,《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于3月1日正式实施,在全国率先强制要求外卖封签。不过,早在2018年,北京就曾率先试点过外卖食品安封签。
“外卖加封签是个挺好的事,基本可以避免外卖在路上出问题。”市民宋先生表示。分析人士表示,封签给餐盒“上保险”,能够确保送餐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既是对消费者负责,同时也是对餐饮商户的一种自我保护和提升。一枚封签有效减少了配送过程中因外部因素对食品造成的污染风险,把漏洞堵在了问题发生之前。
来源:综合自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
图片:北京青年报、视觉中国(题图)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