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正式实施。30年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为我国进出境动植检事业的不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将动植物检疫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广泛增强了民众的动植物疫情防控意识和法治观念,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也更加夯实。
上海海关立足世界最大口岸和维护开放安全的“第一线”,如何诠释动植物检疫工作的把关与服务?针对不同的类别,上海海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针对水果,利用智能监管提升查验效率。上海洋山口岸启动了“进境水果冷处理大数据智能比对应用”,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探针数据“秒读”,温度曲线“秒出”,提高了温度核对的准确性,大幅缩减查验时长。
针对粮食,利用信息化系统全流程监管。上海海关牵头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实施全流程监管,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国内300余个海关机构、近3000家粮食加工存放企业。数字化云平台的引入,在保障进境粮食快速流通的同时,将检疫风险全程处于海关部门的监督之下,大幅提高管理效能,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对粮食贸易、物流、供应的影响,保障我国生物安全、粮食安全。
针对木材,强化口岸动植检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在查验一线配备专业的便携式木材查验工具箱、便携式显微成像设备等技术设备;在口岸初筛工作室配置国际领先的全维有害生物智能鉴别设备、有害生物远程鉴定系统及松材线虫快速筛查等设施设备;建立林木害虫标本库,实现木材有害生物检得快、检得准。上海海关多次在进境木材中截获松材线虫、检疫性乳白蚁、双钩异翅长蠹等重要有害生物,确保口岸进境木材检疫安全,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从法律高度指导制定的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为非贸渠道现场检疫提供了重要执法依据。在非贸渠道,上海海关筑牢防线,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上海邮局海关总结经验,开创了“邮检十法”,并印发了包含大量图片、实用性强的“X光机图像识别培训手册”作为口岸一线关员的“红宝书”,建立国门生物安全截获物展示室,提升口岸一线防控效能,多次截获活体野蛮收获蚁、森林葱蜗牛、长戟大兜虫、绿鬣蜥等禁止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
在社会共治共建方面,上海海关打造“一体两线三阶四翼”的进阶式国门生物安全实训点,提升动植检工作能力;与上海科技馆合作,打造全国首个设在自然博物馆的国门生物安全展,并多次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联合自然博物馆举办国门生物安全展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诠释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面对新形势,上海海关将严防重大动植物疫情传入传出和外来物种入侵,守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作者:何易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