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塔畈并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塔畈人很有经济头脑。”作家杨海蒂走进大别山,来到塔畈的菖蒲市场、玺承电商产业园、 光唇鱼养殖场、板仓自然保护区、茶山茶场……写下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塔畈》
大别山的秋天到了,原野色彩斑斓,山峦层林尽染。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别山,来到古皖国封地潜山。潜山古称皖山,潜水古称皖水,潜城古称皖城——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作为先秦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文化名城,潜山有着数不清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而我最感兴趣的是王安石、苏东坡曾在此任职为官,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为潜山写下的诗句:“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王安石)、“少年相别老相逢,月满潜山照肺胸”(苏轼)。
事实上,我并未在潜山市区驻足,连就在眼前的天柱山也未能亲近,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一行人径直奔向了大别山腹地的塔畈乡。塔畈,这个别致的名称,得于山中田畈有座“大圣塔”。塔畈地势藏风聚气,为板仓、万佛湖、天柱山环抱,山水交汇之处冈岭四合。因四周群山如龙腾云天,在久远的古代,塔畈被称为龙山。
雨后的塔畈,满目青翠欲滴,空气格外清新。塔畈真是一个美丽的乡村:田野阡陌纵横,村庄屋舍俨然,民居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塔畈并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塔畈人很有经济头脑。塔畈有一个专售菖蒲的迷你市场,让我对这儿的乡民刮目相看。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灵草,被文人视为“花中四雅之一”、当成书房清供上品,端午节则家家户户门插菖蒲以驱邪防疫。塔畈人品位不俗。
塔畈早已进入信息时代。塔畈乡“玺承电商产业园”内,手机壳等各种数码3C产品,分门别类挂满了货架,款式新颖琳琅满目。杏花村人张祖星,原本在省城合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报效乡梓,毅然将公司搬迁至塔畈村,很快吸纳二十多家电商入驻,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助力山乡脱贫致富。曾任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作家李晓东,总是一副使命在肩的模样,在风光绝美的塔畈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这片有着野生珍稀动植物金钱豹、金钱松的华东秘境中,一边气喘吁吁登山一边向塔畈乡领导献计献策:利用手机配件,打造“塔畈手信”……
杏花村与塔畈村相邻,穿流塔畈乡的塔畈河、彭家河,就在杏花村汇聚出境。在塔畈河畔,一个外形似老农气质却儒雅的大汉,对我们的领队左瞅右瞅欲言又止,把这位一向超逸洒脱的沪上名流看得很不自在。过了一会儿,两人几乎同时喊了起来:“韩可胜!”“储张杰!”原来两人是潜山野寨中学同窗,失联四十年后竟在故土重逢,引发一片欢呼连同唏嘘。这还能不喝上几杯?酒酣耳热之际,两人互揭老底,你说我暗恋校花,我说你痴迷班花……
在大家的哄笑中,央视“味道”栏目组到来,“农家乐”里更加热闹。“味道”专为“塔畈石斑鱼”而来。此鱼学名光唇鱼,只有一根手指粗,肉质细腻鲜美无比,韩可胜先生大呼“人间至味”,可惜只能野生野长于塔畈。为造福家乡也造福食客,浙江海洋大学储张杰教授返乡创业,带领一群自己栽培的硕士生扎根于塔畈,历经数载寒来暑去,终于人工繁殖出强农富渔的大别山光唇鱼(即“塔畈石斑鱼”),并在乡间展开实地教学,“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在潜山市地图上,塔畈状如一枚茗叶。塔畈正是中国名茶之乡。潜山种茶历史悠久,潜山茶叶色绿形美、香郁味醇,自北宋沈括始,几乎历朝历代都有赞美潜山茶的诗词,现如今,“彭河牌”“天柱仙芽”“天柱剑毫”“天柱毛毛月”等系列茗茶香飘万家。塔畈茶更是名声在外,北宋乐史《大平寰宇记》记载其为贡品,清代文人罗庄著诗赞其“山茶风味犹堪夸”。无论时光如何流传,无论朝代怎样更替,一年又一年,塔畈茶花如期绽放,一代又一代,塔畈茶人守望家园;一座座美人髻般的茶园,一圈圈五线谱般的茶垅,造就茶博会金奖产品“塔畈”牌白茶,造就远近闻名的“生态茶乡”……塔畈人借自然之手、洒辛勤汗水,建造自己的美好家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者:杨海蒂
图片:江胜信
编辑:陆正明
转自:中国青年作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