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1947年4月29日第四版
■金传胜
近日翻阅1947年的《文汇报》,于4月29日第四版“教育体育”栏下见到一则《茅盾来函》。可能由于该函不是登在文艺版面,一直以来未被研究界注意,既未见《茅盾全集》收录,亦被《茅盾研究资料》与各种《茅盾年谱》所遗漏。因系佚信,照录如下:
编辑先生:
本月二十六日贵报所载《茅盾夫妇答问》一文,其中有若干误记之处,兹就较为重要者订正如左:
一、西蒙诺夫新作名为《俄罗斯问题》,而不是《苏联问题》。
二、此剧之主角——美国记者,乃受他的老板之命,赴苏作通讯,(文中只写“美国派他”,意义欠明白),而且后来他并未自杀,而是坚强地反抗了老板的意旨。
三、关于买戏票,文中谓“自由职业的人要买票就比较苦难”,亦属误记。应当是这样的:按照普通一般情形而到戏院去买票则应排队依次,若去迟了便买不到,因为票已卖完了。
以上三点,鄙人认为有加订正之必要,特函请贵主笔将来函赐登,不胜感荷,即颂
撰祺
茅盾上 四月廿七日
同版还刊有消息《迎茅盾——在郭沫若家里》,简要报道了上海文化界在郭沫若寓所举办欢迎茅公宴会一事(按:4月30日《文汇报》第四版发表王坪《记“为茅盾先生及其夫人洗尘小集”》,描述了此次宴迎会的详细情形)。
原来,此前的4月26日,《文汇报》于第四版“教育体育”栏发表了该报记者陈霞飞撰写的《茅盾夫妇答问》,记述了陈霞飞采访刚从苏联返国回到上海的茅盾夫妇的经过。陈向茅盾夫妇提出了有关苏联文学与妇女的几个问题,茅盾与夫人孔德沚进行了回答。茅盾先生读到此文后,发现一些地方记录有误,特意致函《文汇报》编辑,请求订正。
茅盾与《文汇报》渊源颇深。仅在1946年,茅盾就在该报发表了《献给诗人节》《下关暴行与人民最后的期望》《读报偶感》《迎胜利后的第一个“七·七”》《〈滩〉——战时民族工业受难的纪录》《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等一系列文章。可以说,《文汇报》是当时茅盾发表作品的一块重要园地。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茅盾与夫人孔德沚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去苏联参观考察。旅苏期间,茅盾仍继续为《文汇报》供稿,《苏联游记》《红军博物馆》等文便揭载于此。
茅盾结束苏联之行后,于1947年4月25日抵达上海。翌日,《文汇报》不仅刊发了《茅盾夫妇答问》,还于同页登载《茅盾夫妇回来了》,全文如下:
【本报讯】作家茅盾夫妇,前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于去年十二月五日起程赴苏观光,昨日下午三时半,乘苏联船斯摩尔尼号返抵上海,茅氏前后离国达四月之久,此间茅氏友人郭沫若夫妇,叶圣陶,陈白尘,叶以群,阳翰笙,傅彬然,抚(按:当作“梅”)林等廿余人闻讯,昨均于江海关码头迎接,中苏文协罗果夫,戈宝权,葛一虹等亦均往迎,茅氏夫妇所乘之船,靠金利源一二号浮筒,茅氏下船后,换乘汽艇抵江海关码头,时已五时半矣。茅较离国时略为丰满,惟旅途劳顿之色,仍颇浓厚,郭夫人于立群女士代表献花,茅夫妇与欢迎者一一握手后,即应记者之请,发表简短谈话谓:“离国四月余,旅途时间即占一二月,惟旅途中均极感愉快。除于苏联观光中得益甚多外,对苏联总印象为彼等埋头建设,不仅赶上战前标准,且尤超过之。”
【又讯】文协将于本月卅日下午五时或七时举行茅盾先生归国欢迎茶会。
该则新闻不仅向读者报道了茅盾回国的消息,而且描绘了上海文艺界与中苏文协欢迎茅盾夫妇抵沪的情景,记录了茅盾向记者发表的谈话,留下了历史的真实面影。
可以说,茅盾不仅是《文汇报》的重要投稿人,而且是它的热情读者与支持者。笔者披露的这封佚信,既显示了茅盾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追求准确性、可靠性的重视,又见证了茅盾与《文汇报》一段特殊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