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弄春秋》翟笃钧 著 文汇出版社 (2018年3月版)
《小弄春秋》是一部以一幢民国时期招商局建造的、被后人称为十六铺街后小弄的职工住宿大楼为背景,描述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那条小弄堂邻里百姓故事的长篇小说。
小说用秤店、水手、警察等在那条街后小弄出现过的人物为主线,把整条小弄堂的故事串在一起。小说运用通俗的笔触和百姓的语言,辅之以这些人物的上海、宁波、天津、潮汕、绍兴等地的方言,再现小弄当时的情景,读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妨说这是一次大胆的语言艺术上的尝试。
整篇小说场景描写不太多,人物对白之中的心理描写笔墨颇为用心,人物的个性能凸显出来。叙述中有议论,对话中有个性,人物中有心态的勾勒,显示出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觉得贴切。
上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称之为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但那时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生活在陋棚简屋、土墙板房或没有卫生间和厨房的旧城区和老式里弄。多少年来,上海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移民带来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性,而又定居上海,渐渐被上海本土的生活方式所融化。通过几代人的融合,渐渐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市井文化。在这市井小弄上演着的,有的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有的却轰轰烈烈令人难以忘怀。这些故事反映出平头百姓和睦相处的生活气息和爱憎怒恨的精神状态,在上海发展史上留下了痕迹和历史见证。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城市建设有了崭新的布局和规划。于是陋棚简屋推倒了,老巷小弄消失了,那些朝夕相处开门见邻的人们,怀着深深的眷恋搬走了。而曾经在那朝夕相处的地方出现过平凡的、曲折离奇的、值得赞颂讴歌的甚至丑陋肮脏的事儿,不应随着那些棚屋弄堂的推倒消失而湮灭,而是应该将其记载下来,以文学艺术的笔墨描述成文,以示后人。《小弄春秋》正是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
文:龚心瀚
编辑制作:王秋童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