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段逸山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首批影印明刻本五种(共五函):《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素问钞补正》(附《滑氏诊家枢要》)《新刻全补医方便懦》《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类集》
我同中医古籍形神相交半个世纪有余,每当面对已然存世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珍籍时,虔诚的心绪油然而生。随着年岁的痴长,这一心绪有增无减。脑际每每萦绕着一个问题:中医学频遭战乱而传承有序,横受挤压而我自巍然,叠经数千载,花叶递相荣,如此顽强的生存力从何而来?曰来自于天地。《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医学是一门精湛的学问,秉承着天地的大德,在防治疾病的长期过程中,不断汲取历代中华文化的精粹,形成了人文与生命科学交融的知识体系,成为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并与全人类的健康福祉紧密相关。《汉志》所言“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就是对中医学奉行“天地大德”的扼要解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深藏在浩瀚的中医古籍之中,需要仔细地阅读梳理;这把钥匙掌控于历代名医的指掌之间,需要认真地传承授受。而中医古籍是中医学的载体,是中医学术传承的径途,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值此之由,有选择地影印出版中医古籍,让亟盼获取宝库钥匙的有志者一睹中医古籍的本貌,汲取中医学术的精髓,涵泳中医临证的意藴,返本开新,踵事增华,传承发扬医脉,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古籍包括中医古籍正面临着不断消损的窘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此套丛刊的出版也具有保护与抢救珍稀中医文献的重要意义。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辛苦搜集,承蒙陆渊雷、陈存仁、陈心珠、张耀卿、梅中荪等名医以及沪上相关大学的慷慨捐赠,馆藏资源得以大大丰富,现有善本特藏1100余种、6000多册,普通中医古籍6600余种、27000多册。其中不乏傅山、方功惠、王文韶、盛宣怀、萧蜕庵、章炳麟、刘承干、巢念修等名家旧藏,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古籍收藏,良非易易。藏之一地,不如藏之天下;藏之一时,不如藏之百世。有鉴于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拟分辑影印出版馆藏医籍善本,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编纂工作委员会。工作团队根据“版本早、内容足、校勘精”的原则,甄选馆藏珍贵古籍,付诸影印,不作描润,为学界提供仅“下真迹一等”的再造善本。每种古籍,首列影印说明文字,在充分汲取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简介撰者行实,概述文本内容,考辨版本源流,揭示递藏过程。鉴于中医古籍的医用价值与文献价值,我们不仅希望影印成果可以扩充丰富中医研究的文献材料,也期待它能够推进疾病史、医疗社会学、中医古籍版本学等泛医学领域的研究。因困于识力,谅夥欠周,尚祈海内外专家学者赐正。
作者:段逸山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周怡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