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旧方志上的地图研究》 龚缨晏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
传统的史学研究中,地图往往容易被学者忽视,而实际上,地图是最能直接反映古人空间政治观念与时代思想文化的文本。从地图中不仅可以见出绘制者对当时当地的认知与感受,而且,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图的比较,更能够发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年来,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材料,已经逐渐引起史家的重视,尤其是对地方志中地图的研究,往往不仅能体现出一地的风土人情,还能深刻反映出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嬗变。龚缨晏教授所著的《象山旧方志上的地图研究》,正是以象山一地为标本,从历史上各版本地图的变化入手,透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衍传。
该书详细考察了自唐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所编《元和郡县图志》以降,经宋、明、清以迄《民国象山县志》的历代志书中关于象山的图像记载,并兼及欧洲人在所绘地图中所表现的象山。尽管作者研究的范围仅仅限定于象山这一个县域的“方志地图”层面,属于十分“微观”的个案探讨,然而,正是通过这类细致入微的具体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见出中国地图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典型问题。
虽然古代方志中的地图缺乏科学性,但并不妨碍通过它们了解地方上的自然地理景观与人文地理景观。谭其骧先生曾深刻指出:“县乃历代地方行政区划之基本单位……故研求各县之设治时代及其析置所自,骤视之似为一琐碎乏味的工作,但就全国或某一区域内各县作一综合的观察,则不啻为一部简要的地方开发史。”
对一个特定县域所做的考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方志地图无疑是县域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龚缨晏教授的这项研究成果,是第一部以一个县为单位系统考证方志地图演变的著作,不单有着鲜明的特色,也为综合了解象山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和宝贵的资料。
作者:艾 予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