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图文集》封面及内页
我曾在上海福州路的旧书店里觅得一本刊印于1946年11月的《程砚秋图文集》。这本图文集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演员专刊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演员专刊主要登载演员的照片、剧照,所演剧本的片段、唱词,也有一些花边新闻之类的文字等等。相比之下,《程砚秋图文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系统介绍和论述程砚秋艺术和生活的文集,可说是一部关于程砚秋的小型百科,具有重要的资料和文献价值。
刊印这部图文集时,程砚秋正在上海演出。抗日战争时期,程砚秋息影舞台,隐居在北京西郊青龙桥荷锄务农。直到抗战胜利,他才重登舞台,不久就来上海演出。先是与梅兰芳等一起参加捐助,赈灾义演,后在天蟾舞台公演,演出十分火爆。这次演出从1946年春至1947年秋,历时一年多。《程砚秋图文集》就是在此期间编印、问世的。这本图文集由上海天蟾舞台广告部编印,但具体策划、操办和主编人是唐大郎。唐大郎是上海滩著名的报人,有“江南第一支笔”之称,能票戏,演武生。这本图文集汇集了沪上诸多文化界名人,如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洪深、陈叔通、吴祖光、石挥、俞振飞等人的文章、题词、诗歌等。郭沫若的题词是:“平剧是吾国戏剧之民族形式中最经洗练者,确为宝贵之遗产,值人珍视,以余度之必将永存而不至磨灭。”田汉在《寄语砚秋》文章中写道:“在国际饭店八楼重见砚秋先生,其后再见于佐临家,乃得长谈,不仅在国难之际大节凛然,即于平剧革新意见亦多相合处。”
图文集内容丰富,披露了许多珍贵的或鲜为人知的资料,比如程砚秋与罗瘿公的交往史。罗瘿公曾出资为程砚秋赎身,引荐他拜师王瑶卿、梅兰芳,又为他量身定制编写了多部剧本。图文集里刊登了罗瘿公的遗诗《赠程郎》:“除却梅郎无此才,城东车马为君来。笑余计日忙何事,看罢秋花又看梅。”程砚秋则一直把罗瘿公视作恩人,恭敬地执弟子之礼,尽后辈之孝。
另有多篇诗文述及程砚秋抗战时期归隐山林的事情,并刊登了多幅照片。唐大郎的《寄感》:“非缘病酒始恹恹,跂足南窗听雨眠。遥夜每无明月共,高名宜待好诗传。退耕陇亩真殊勇,忍饿须臾亦既贤。少日丛忧删未尽,遂耽寂寞过中年。”翁偶虹《玉砚秋霜》云:“程氏赋居青龙桥,隐于农者数年,躬亲农事,其短褐荷锄,徘徊夕阳中的摄影,遍刊南北报章。……童芷苓言慧珠等专程往询,思立雪,更欲得《荒山泪》《春闺梦》诸剧,皆不果。归语予询其故,予笑而不言。暗念:‘程君岂久隐于青龙桥畔者?果尔,国将不国!春归尽屋为荒山矣!’”
图文集还刊登了一些关于程的趣闻。如《程砚秋结婚盛况》一文云:“程砚秋系于民国十二年四月间与果湘林女公子结婚……旧历二月二十四日行聘,梅兰芳夫妇为大媒,礼物四十八抬……花轿直抬至新房门首,梅兰芳扶新娘出轿。进房后其门遂闭。拜天地有无数手续,不许外人窥视,礼毕,门启,新郎出赴别室,来宾蜂拥至新房,此为梨园之礼节,亦当年之一段佳话。是日都中名旦十数人全数报到……”
《把腿锯了的笑话》一文写到,1922年10月,程砚秋首演申城,反响强烈,媒体多有报道。《新申报》副刊“小申报”编者江红蕉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程老板唱、做、念、打、扮相、身段,无一不好;可惜长得太高大了些,现在我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怎样使程砚秋矮一些,请大家想想。”问题一出,不旬日间,足足收到1000多封答案信件,有许多答案真是想入非非,有合理的,有开搅的,还有滑稽以及理想的,整理起来不外乎下列几个办法:一,把腿锯短了,安上假腿。二,将台前用木板钉上一截,遮住观众视线。三,特制无台板之舞台,不使人看及足部,演员在内踹高跷。四,舞台做得特别高,如庙中所有之戏台一样,观众由下往上瞧,视线所及都是高不可攀,便无所谓长不长了。五,请老板只唱武戏,因为武戏必须踹跷,程可不踹跷,便不觉其高了。江编辑自己也提出一个办法:“程老板以后组班,不拘何等角色,都挑选比自己身量高的人,至少必须和自己一样高,那观众就不会再觉得程老板长得太高了。”由此可见,程砚秋首秀申城所引起的关注及影响之大。
《程砚秋第一次坐飞机》一文写到,1933年12月,程砚秋应济南北洋大戏院之聘,赴济演出。其时著名飞行员孙桐岗也在济南,他亲自驾驶一架飞机在空中散发报告程砚秋演出的传单。程砚秋演出结束,孙桐岗又邀请程砚秋同坐飞机,一览济南全景。当时中国航空事业尚初见萌芽,除飞行家外,无有随便乘坐者。在孙的盛邀下,程砚秋居然一身戎装(飞行员服饰)登上飞机,腾空而去。程砚秋可能是京剧界坐飞机的第一人。
图文集还刊载了程砚秋的长文《游欧回忆录》以及《锁麟囊》《春闺梦》《碧玉簪》《荒山泪》《文姬归汉》《梅妃》等程派名剧的部分唱词,还有其彩色和黑白的剧照、生活照等80余帧图片,弥足珍贵。
在唐大郎主编的这本《程砚秋图文集》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程砚秋,深切感受到这位京剧大师的精湛演艺和高尚的艺品、人品,堪称光耀天地,流芳千古。
作者:沈鸿鑫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周怡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