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不同以往的是,新学年沪上一批新学校开张迎来自己的首届学生,这些学校,有的是首次落户并开张迎新的国际学校,也有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本土新建高校。
今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国家层面考试制度改革的“靴子”即将落地。新制度的实施,必然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针,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教改新内容和新举措。沪上一批新生的学校,毫无疑问将是这场即将启动的新教改的实践者。
国际课程经验推动本土课改
8月25日,浦东前滩国际商务区的第一所国际名校——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开学。同样在8月,英国百年名校哈罗公学宣布落户上海外高桥,最快将于明年9月开始招生。
昨天,本市21所公办高中的国际课程班也迎来了新生。新学期,曹杨二中开始组建一支全新的生涯顾问队伍,面向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培训,为全校学生提供生涯辅导服务,而培训班主任就是曹杨二中国际课程中心主任甘露。该校以前的生涯辅导主要在国际课程班进行,现在将这一经验向全体学生铺开。
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表示,以往,国际课程班的生涯辅导会关注德国的大学怎样申请,如何参加大学联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校。如今,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涯辅导将在高考改革增加学生选择性的基础上,教会老师如何判断学生,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升学建议。
作为上海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高中,今秋开学的七宝德怀特高中迎来了首届150名中外学生。与传统高中不一样,七宝德怀特高中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课程表”,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课实行走班制,再加上选修课不同,学生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对号入座”。这里的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将有机会赴美国德怀特中学纽约、伦敦等校区进行短期交换学习,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多元文化。
“我们以前对国外课程的理解,是外面进来,我们被动接受,现在我们可以主动去汲取国外好的课程经验和管理经验,代表了一种开放心态,也代表了上海基础教育开放的一大步。”市教委相关人士表示,尽管上海的基础教育在国内外都享有比较好的声誉,但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将国际通行的课程方向和基础教育优势相结合,形成一个突破,用国际课程助推本土教改——引进国外优势课程、补本土教育之短板。
上科大跻身“三驾马车”
在这个新学期,国内高教界也是“鲶鱼”攒动。9月15日,上海科技大学将迎来首批200名本科生。这所由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全日制公办高校,自筹建之时起就备受各界关注。对于上科大的定位,校长江绵恒曾直言,“不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上科大的办学理念清晰地锁定于“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是“打造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具体到办学体制、内部决策机制、学术民主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上科大都有不同于传统体制内高校的大胆创新之举。以人才培养为例,上科大主要致力于培养“从事科学发现、高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的拔尖人才”。学校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师生比维持在1∶10至1∶12。仅仅这个数字,就足以看到上科大在本科教育上的大手笔投入。目前,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师生比一般在1∶18左右。
当然,这个开学季更大的看点是,上科大迎头碰上了“一南一北”两位“科”字头同伴: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和今年更名后首次迎来本科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
昨天,在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参加新生开学典礼,以校长身份做了任职的最后一次演讲。朱清时执掌的南科大,一直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此前的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批332名本科生举行迎新会。国科大党委书记邓勇在会上表示,学校“不追捧高校排名,不参与名次竞争,不攀比高分考生”,目的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办好教育。三所齐头并进的“科大”,宛如勇闯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三驾马车”。
在上海的陆家嘴,刚刚迎来第二届本科生的上海纽约大学也是“新”字当头。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55号的新校园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上海纽大的首届和第二届学生将全部在这个新学年移师新校园。
作为国内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上海纽大校长俞立中坦言,仅在教学模式上,就能充分展现这所“混血大学”和国内传统高校的差异。上海纽大有多元的授课方式,有针对学生的全过程考核方式,这些都是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的国际化办学经验。
文汇报记者 樊丽萍 钱钰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