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综合新华社消息,时隔仅仅一周,伊朗核问题谈判有关各方再度聚首瑞士,发起了达成全面协议的“最后一公里”冲刺。
从各方不断释放的信息看,喜忧参半——人们既看到了“最终全面协议的雏形”,也感受到了核谈基础仍旧脆弱、机会稍纵即逝的诡异气氛。
伊朗拒绝美国的条件,但不打算中断对话
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3日断然拒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达成伊朗核问题协议提出的条件,即停止所谓敏感核活动至少10年。扎里夫当天在瑞士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为达成核协议举行对话。伊朗半官方媒体法尔斯通讯社援引扎里夫的话报道,奥巴马“以令人不可接受的威胁性措辞”提出上述条件,伊朗方面“不会接受过分和违反逻辑的要求”。
前一天,奥巴马接受路透社记者专访,要求伊朗以可核实的方式,冻结核活动达到“两位数年份”。奥巴马说,美方的目标是确保“从我们发现伊朗试图制造核武器到它们真的拥有核武器之间至少有一年间隔”。
尽管扎里夫坚决拒绝奥巴马所提要求,但是表示伊方不打算中断核协议对话。“我们需要继续向前,(就这一点而言,)我方态度严肃,”扎里夫在上午的会晤结束后说。
克里认为,他与扎里夫的会晤“有建设性”。奥巴马对达成协议的前景不大乐观,不过认为谈判有进展。“我想说,伊朗说‘不’的可能性仍然更大。但是,我认为,公平地说,他们在谈判中态度认真。他们也有国内政治。相比三个月或五个月前,我们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更大了。”
无论如何,华盛顿和德黑兰还是很想要这个协议。如果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能够如期在今年6月底前达成,这将是奥巴马政府最大的外交政策成就之一。同时,对伊朗来说,这个协议将意味着制裁取消、巨额的资金解冻。正因为如此,与此前的多轮会谈相比,最近在瑞士展开的一系列会谈级别更高、参与人员更广,释放出的信号也更加积极。德国外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3日在日内瓦表示,国际社会与伊朗之间的对话“进展顺利”,尤其是今年取得的进展超过先前10年间任何时候。
美以两国有利益重合,但却并非完全一致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对可能达成的伊朗核问题协议表示强烈反对,并警告说协议将为伊朗拥有核武器“铺平道路”并“引发地区核军备竞赛”。内塔尼亚胡今年1月接受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邀请,决定3月访美并在国会就伊核问题发表演讲,这引发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强烈不满。
在内塔尼亚胡演讲前,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表示,博纳绕过白宫邀请内塔尼亚胡访美并在国会发表演讲一事违反外交礼仪。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则警告说,内塔尼亚胡执意发表演讲对美以关系的基本结构具有“破坏性”。以色列总理的演讲遭到奥巴马政府官员的一致冷落。
奥巴马表示,他并没有观看演讲,只是阅读了演讲的文字记录。他批评内塔尼亚胡的演讲“没有新意”,也没有针对当前的核问题谈判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史蒂芬·沃尔特指出,内塔尼亚胡演讲引发的风波揭示出一个长期存在却被忽视的问题,即美以两国虽有利益重合,但却不完全一致。他认为,对以色列来说,美国应该坚持反对伊朗任何的铀浓缩行动,并不惜使用武力确保这一目标,但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相反,如果伊朗核问题谈判取得成功,美国有望与伊朗构建更具建设性的关系,而这却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
按照新的时间表,伊朗核问题六国,即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与伊朗寻求今年3月底之前达成框架协议,6月达成全面协议。在核谈最后阶段,舆论认为达成最终全面协议还要经受“五关考验”:伊核谈判本身的复杂性、以色列等相关国家的压力、美国国内反对派、伊朗国内强硬派和国际极端主义势力的影响等。
在一个最终全面协议尘埃落定之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形势趋于乐观的时候,人们更应该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核谈一旦破裂,将会发生什么?制裁、指责、冲突甚至战争……这将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事实。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