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首都利马以西14公里处的卡亚俄省,有一座名为“海角”的小镇。地如其名,“海角”正是一个状如牛角的半岛,随着参差起伏的海岸线延伸至太平洋里。
在大航海时代,“海角”曾是意大利人的居住区,许多那个时代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因此,这座小镇颇有几分意式浪漫。海岸广场上,朱漆小亭与茵茵绿草相映成画;漫步其中,但觉海风轻柔,气氛闲暇,心中也想如当地朴实居民一般,肆意躺卧在草坪上,享受海风与阳光。
就在“海角”以南不足1公里的地方,一座与小镇闲适风情截然相反的古堡森然伫立。古堡四周高墙环绕,密不透风,正是秘鲁著名的皇家费利佩要塞。而谈到这座要塞的前世今生,还要从它所守护的城市——卡亚俄港说起。
秘鲁的海岸线绵延悠长却多为断崖,唯有卡亚俄地区一处海岸低矮平整,是船只停靠的天然良港。因此,自18世纪初开始,卡亚俄港一度成为了整个美洲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无数商人、水手、士兵和探险家聚集于此畅饮高歌,即便夜间依然灯火通明,喧哗热闹更胜白昼。
树大必然招风。18世纪中期,卡亚俄港成为了英国和加勒比海盗的眼中肥肉。夜晚的海平面上隔三差五就会飘起阴森骇人的黑旗,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市民都为之提心吊胆,更令殖民者头疼的是,英国、荷兰等新近崛起国家的海上实力一日千里,对西班牙在此的利益已然构成了巨大威胁。
就在西班牙皇室尚存犹疑之际,1746年的一场大地震将卡亚俄港的海岸城墙严重损毁,海盗们趁机大肆掠夺,城市损失惨重,西班牙人也因之下定决心修建堡垒。1747年,要塞正式动工,西班牙总督苏佩伦达伯爵斥资300万比索,集结当时最顶尖的设计者和科学家,前后历时29年,终于建成了这座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最大规模的防御工事。竣工之时,总督为献殷勤,建议以当时在位的国王费尔南多为之命名,而国王本人却希望借此机会“尽尽孝道”,便以其父亲费利佩五世的名字,命名该地为“皇家费利佩要塞”。
不得不说,西班牙人如此大费周章的成果终究是“物有所值”。费利佩要塞雄壮巍峨,城墙整体呈五边形,顶端设置的上百架火炮威风凛凛地眺望着远方海面;城墙各拐角处分别由一座拥有瞭望台的塔楼连接,一旦敌人来犯,瞭望台上的哨兵便可在第一时间发现踪迹,拉响警报,其功用与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一般无二。除此以外,每座塔楼自身又设有吊桥,一旦战事打响,内部备有充足武器和粮草的塔楼亦可紧闭城门,各自为战,形成第二道防线。正因防御手段繁复严密,要塞在落成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始终未被攻克,成功地保卫着利马北部的海岸线和要塞内部的总督府,被当地人称为“永不沦陷的堡垒”。
1821年7月28日,著名的“南美解放者”圣马丁将军宣布秘鲁独立,西班牙残余部队退守费利佩要塞,凭借要塞内储备的物资过活,直至9月才宣布投降。自此,费利佩要塞成为了秘鲁人民独立和解放的象征。如今,皇家费利佩要塞中的总督府已被改建为秘鲁陆军博物馆,记述着秘鲁人民争取独立和抵抗侵略的历史,陈列着各个时代为国家和人民而战的英雄。
除防御工事以外,皇家费利佩要塞还有着另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功能:塔楼里设有两间“环形监狱”,用以关押海盗、叛国者和恶行罪犯。说其诡异,是因为这所监狱绕着看守室而建,其形状就像给圆形的看守室套上了一层圆环,其宽度却仅容一人站立,极其狭窄,以至于仅是置身其中,就让人觉得压抑憋闷。而据当地向导介绍,就在这一段长度不足十米的环形监牢中,竟常常关押着数十名犯人。囚徒在其中拥挤站立、层叠卧睡,正是看守者给予他们的最为严酷的刑罚。如此恐怖的服刑环境,使囚徒的生命异常脆弱,大量犯人不足数月就在绝望中死去,而看守者并不会当即处理尸体,而是按照严苛时间表“定期清理”,掩埋工作也仅在要塞内部的一处空地上草草进行。
这一“黑历史”又使费利佩城堡增添了几分恐怖的意味,大量传说传播开来,“城堡闹鬼”成为了当地人所共知的“常识”。记者随意向数名工作人员问起此事,所得的回答五花八门,“主角”却各不相同。更为有趣的是,作为“知名闹鬼场所”,皇家费利佩要塞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捉鬼者”,这些超自然现象研究者时常带着各种“专业设备”来此勘探。未能有机会一睹其工作过程,不失为笔者此行的一大遗憾。
光荣也好,灵异也罢,皇家费利佩要塞至今依然矗立在卡亚俄岸畔,无声守护着这座秘鲁最古老的港口。而站在瞭望塔顶端极目远眺,看到的却已不再是那个惧怕外来者的封闭殖民地,而是一个追求开放、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的秘鲁,或许,这座古堡还将见证更多的变迁。
文/张峻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