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美建交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观察中美关系可以发现,在国际格局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美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日益增多。中美元首刚刚结束在G20阿根廷峰会期间的会晤,确定了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的总原则。那么,中美两国在双边关系的新格局下,如何落实元首会晤的共识,相向而行,寻求共同和平发展之道呢?
12月1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上海人民出版社举办“寻求共同和平发展之道:新时代的中美关系”研讨会。研讨会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作主旨演讲,并与中国学者进行对话,分享各自眼中的中美关系,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出谋划策。
艾利森教授近年来因其新著《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修昔底德陷阱”一词由艾利森提出,其意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艾利森用历史举例阐述“修昔底德陷阱”,从16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的近500年间,在16组有关“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中,其中有12组陷入了战争之中,只有四组成功逃脱了“修昔底德陷阱”:19世纪末的德国和英国,20世纪发展起来的日本,最终都引发了大规模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因此,如果从历史上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崛起大国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之间的战争似乎“难以避免”。
然而,艾利森虽然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但他认为中美注定一战中“注定”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出发,“国强必霸”并不是中国发展的逻辑,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过这一点,习近平主席也曾多次在中美外交活动中提出通过尊重双方利益实现合作共赢,防止战略误判。因此艾利森认为,如果中美能妥善处理在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修昔底德陷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者:吴雨伦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