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中签 为全年开好头
从1999年向自己的证券账户打进第一笔钱算起,2014年已经是我炒股的第15个年头了。这些年里,有大赚过,更有亏到没脾气的时候,对于A股可以用“又爱又恨”来形容。
2013年期待已久的“牛市”还是没来,沪指全年跌掉近7%。不过,应该说这一年股市还是有些变化。就在前几天,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国九条”刚刚发布,我感觉,影响A股下跌的主要因素里,“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肯定算一条,但“上市公司恶意圈钱”也不能忽视。
目前看来,2014年A股最大的“新闻”就是暂停一年半的IPO要重启了,我准备把之前投到理财产品里的部分资金拿出来专门打新股。在我看来,这些排队等上市的公司早就被一轮轮财务核查过,公司质量应该不会差。尽管现在新制度规定首日上市有涨跌幅限制,但出现上涨还是大概率事件。按照我自己的计算,在沪市主板挂牌的新股更为“靠谱”,一是因为主板估值低,价格有优势;二就是中签率会更高,所以新年里我就期待着沪市首只新股摇号能中个签,算是为全年炒股开个好头吧!
院士评审 无须再跑关系
去年年初我在自己博客上写了篇“中国院士老龄化严重”的文章,不料捅了马蜂窝,引起舆论一阵热议。一些不理性的争论和制度性弊病有关。
所幸,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今后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其实,“院士”成为众矢之的,和我国的科研体制难脱关系。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经费增幅不小,但实际分配过程中,广大基层科研人员的保障性经费还是太少,整个科研经费的拨付过程有欠合理。
学界的老规矩就是:每次分经费,就要搞评审,一旦搞评审,就要请专家、院士——这时,学术权力就堂而皇之地介入科研分配体制的过程。
很多科研工作者“一心多用”,既要搞科研,还要同时跑关系、争项目。说到底,这是因为制度不健全,很多学者的研究得不到基本保障,没有安全感,只好到处奔波,他们的很多时间简直是无效的,根本就没有用在科研上。
新的一年,真心希望学术评审会少开一点,科研经费的投放完全可以有更加公开、公平的途径。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改革,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给一线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们有更多的制度保障,让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安心于学问。
撰稿: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沈竹士 刘力源 姜澎 樊丽萍 唐闻佳 许琦敏 徐晶卉 薄小波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