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担心上海人不愿生”
彭希哲说,他目前最担心的不是上海无法应对生育高峰,而是人口政策达不到调整的预期目标:“上海的生育水平一直很低,我感觉对上海来说,‘单独二孩’启动得有点晚了。”
过去10年,上海不少“双独”家庭都选择不生,造成上海的平均总和生育率只有0.85(即一对夫妻平均生育0.85个孩子),远未达到政策允许的水平。彭希哲说:“经验证明,一旦生育率降到一定程度,从低点反弹的可能性就很小。”
桂世勋说,“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宏观上有利于促进未来上海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微观上也能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尽可能规避“失独”风险、减缓“养老 难”等问题:“2035年,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大批进入80岁高龄,现在‘单独’夫妇生育的第二个孩子将年满20岁,可以帮助父母挑一点照顾祖辈的担 子。”
彭希哲说,上海要非常珍惜现在这个人口结构调整的机会。他建议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公共服务,让单独家庭不再“害怕”生孩子——比如,可以大力发展社区早教、托幼机构。
桂世勋说,上海要尽快争取“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然后出台配套措施,比如为有生育第二孩意愿的夫妇认定“单独”身份和生育状况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为那些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的人提供恢复生育能力的技术服务。
“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自己该生还是不生,没有人能比他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曾主持过山西翼城“普遍二胎”试验的梁中堂认为,比起调整生育政策,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最好方法。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