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昨天发布最新报告认为,基于现有技术,加上强大的政策支持,205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可达83%,同时可以降低能源成本。
在专家看来,这份报告得出了一个堪称有史以来最大胆的结论。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它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描画了一个积极的愿景,提出了实现路径;但另一方面,它也许低估了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现实困难,同时对能源安全考虑不足。
WWF说,普遍观点认为可再生能源时代在可见的将来不会降临,但这份报告证明,这个想法错了。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83%?
这份报告题为《中国的未来发电》,由WWF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能源转型研究所(Entri)”完成。
结论的颠覆性与立论的现实性是该研究的特色。WWF认为,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提升到80%,不会影响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其成本不高,而在技术上,报告反复强调,其预测甚至基于一个“偏保守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作为基准,报告认为,按现有节奏,2050年中国火电占比不会下降,但全国的总用电需求将达目前的6倍。目前,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已接近欧盟水平,虽仍远不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未来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力不容低估。
因此,报告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中国应采取一系列提高能效的措施——向服务经济转型、限制高耗能产业、为家电和工业设备颁布严格的节能标准。这些“组合拳”将使2050年全国用电量比基准值降低49%。
据此,报告进一步提出,如果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那么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占比最高可达83%。剩下的17%来自燃气发电——由于风电厂、光伏电站必须“靠天吃饭”,燃气电厂能在它们无法提供足够电量时成为应急电源。
同时报告指出,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可再生能源无法扮演关键角色。这并非由于可再生能源价格昂贵——事实上,报告认为,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将在2030年与火电持平——关键原因在于,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必须改造整个电力体系,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这一改变。
整个报告中最大胆、也最富争议的结论,是认为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到2040年全国就能彻底关闭燃煤电厂,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经过测算,未来30多年,即使不考虑环境成本,这么做的总成本甚至还略低于依靠燃烧煤炭发电。
清洁燃煤是现实出路
《中国的未来发电》对公众发布的简明版本就有70页,其完整研究过程只能发表在网站上。可以说,研究者用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其研究的可行性和现实性。但不可否认,报告的结论与许多人既定的思维产生了冲撞。
WWF气候与能源项目高级项目官员邓梁春承认,这份报告可以说是“迄今对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前景最大胆的情景设计”。而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如此颠覆性的结论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李志青认为,国内学界目前的主流意见是能源转型迫切需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可再生能源是否能成为主流,目前还不是核心议题。国内现在最现实的考虑是更高效、更清洁地利用煤炭。
他说,能源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或是环保问题,它更是安全问题。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目前似乎还看不出具备这种能力,“过去,我们也许忽视了火电的环保成本,但同时,其对能源安全的意义也没有在价格上得到充分反映。”
更重要的是,李志青认为,中国的能源和经济结构存在非常强的路径依赖,生产者、消费者的惯性很难一下子扭转。
他认为,事实上,在能源方面,国内存在各种利益主体,中央政府作顶层设计时受到种种制约。“或许国外研究者对解决中国问题的设想过于理想化了。”报告提出的建议其实在中国不太具有操作性,比如立即征收高额碳税、在2040年彻底放弃燃煤发电。他说,能源问题更现实的做法是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在博弈中找到适合的治理模式。
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