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档案馆馆长展示当年日军在复旦校区附近新建澡堂时立的奠基牌。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昨天,复旦大学档案馆再现日军侵华铁证,包括日军占领复旦大学的图片及声像资料、抗战期间复旦大学资产损失表,以及日军在校园附近为新建军官宿舍及澡堂进行祭祀的奠基牌等。这些档案资料皆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为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谎言提供了大量确凿可信的历史证据。
1899年公布至今仍被视为有效的国际《海牙陆战法规惯例》第27条规定:“一切有关文化方面,如宗教、美术、学术及古物的机关与财产,如不作为军事用途,交战国必须尽力保全,不得施以破坏。”即便是二战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法国和英国的大学和文化机构也未遭到破坏。但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对华东地区的文教机构极尽毁坏之能事。
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8月13日,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并于10月24日早晨占领复旦大学。
发布会上,首次公布的日本《支那事件画报》在1937年11月22日就刊登了占领复旦大学以及江湾地区的专题画报,同时公布的还有日军在1937年侵占复旦大学的影像资料。画报以大量篇幅鼓吹“占领复旦大学立下特殊功勋的谷川部队”,该报道称“复旦大学是全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学,以校舍规模庞大、设施完备而著称”,“因此,谷川部队连日猛攻复旦大学,果断决定突击,十月二十四日攻陷复旦大学”。
日军占领后,复旦大学损失惨重。当年复旦大学校长、教务长上交的当时教育部的几份原始档案资料清楚记载着,复旦女生宿舍、体育馆、第二宿舍等建筑均毁于一旦,而除房屋外,校具、仪器、图书、疗养院、印刷机器等资产损失更是高达近6亿元(按1946年币值算)。
发布会上尤为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块书有“奉镇祭”的木牌。当时,日军占领复旦大学后,在复旦校区附近驻扎了许多兵营,建造了许多军官宿舍,并为部队新建相关设施,该木牌系日军某部队后勤官在复旦校区附近新建澡堂时举行祭祀仪式的奠基牌,它无疑也成为记录日寇侵占复旦大学的有力罪证。
此次公开的史料显示,1937年10月,复旦大学与大夏大学联合组成了联合大学内迁,当时的教育部发了第一个联合大学的校印,这也可说是抗战时期的第一所联合大学。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也组成了联合大学迁到长沙,称为长沙临时大学。
据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抗战史的余子道教授介绍,此次公布的一批影像资料,完全是由日本侵华军人自己拍摄编写留下的,这些资料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
据悉,当年有6位学生和老师以及一位教务长在轰炸中身亡。此外,同济大学、当时位于真如镇的暨南大学,都遭到了日军的轰炸摧毁和侵占。当时的交通大学因为位于法租界,得以避免被轰炸的命运。
文汇记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