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代表中国政府与其他金砖国家代表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了《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互换规模为1000亿美元,各国最大互换金额为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中国也因此获得最高投票权。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专门对此进行了解释,该安排是在有关金砖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其他成员国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纾困的集体承诺。应急储备安排将补充和强化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区域金融安排、中央银行间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及各国自有的国际储备构成的全球金融安全网。应急储备安排须在所有成员国完成国内审批程序后正式生效。为保障出资方资金安全,金砖应急储备安排参照清迈倡议多边化做法,要求大部分出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安排挂钩。
金砖开发银行和金砖应急储备安排相互独立,在宗旨、规模、运作与决策机制等方面明显不同。
首先,金砖应急储备安排着眼于金融稳定,在成员国面临国际收支压力时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其次,金砖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互换规模1000亿美元,其中中方承诺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印度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第三,金砖应急储备安排仅是出资承诺,只有在有关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资金。第四,金砖应急储备安排治理结构包括理事会和常务委员会,各成员国投票权与承诺出资额挂钩,除设立5%基本投票权平均分给金砖五国外,剩余95%投票权按承诺出资额成比例分配。中国承诺出资最多,因而投票权也最高。最后,金砖应急储备安排是以多边货币互换为基础的货币合作框架,借鉴了其他类似的区域性货币合作机制,如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成功经验。
文汇报记者 陈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