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乱停车、乱搭建等在内的城市管理顽症,一直是群众投诉的热点,屡屡整治,但因屡屡复发而被群众批评为“执法大呼隆”、“整治一阵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上海市级层面抓住法律盲点建章立制,基层则开始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从创新管理手段入手,寻找实现持续用力、一抓到底的突破口。今年7月下旬,以大数据为支撑、大平台为载体、大联动为基础的欧阳路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两个多月来,定期坐进服务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分类统计,盘点民生诉求、会诊疑难杂症,已成为街道各部门的常态。目前,欧阳路街道正尝试通过各类数据的跨界碰撞,从经验管理转向精准管理。
现状:75天,乱象整治未回潮
甜爱路一直是欧阳社区的投诉“重灾区”,虽然陆陆续续的整治行动不少,但投诉量始终未跌。7月20日,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正式运行第一天,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明云便带着几封群众来信和相关科室人员坐进了服务中心。打开管理平台搜索“甜爱路”显示:这条两百来米长的小马路上,有15家破墙开店、跨门营业和12处违章搭建;实时传回的视频图像还显示,宽约四五米的马路上,违章停车不少。
7月28日,街道牵头协同区食药监、卫监、工商、城管及物业等多个单位,对甜爱路沿线的无证经营、破墙开店等展开联合执法。31日,街道又对甜爱路三处违法建筑和九处改变房屋结构进行了拆除和原貌恢复,并通过网格化监控系统,严防破墙开店和违章搭建回潮。从整治至今,各种乱象并未回潮。
探索:“三网四库”让推诿扯皮没借口
甜爱路的成功整治,依托于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今年,作为群众路线整改项目,欧阳路街道着手建立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构建完善了服务网、政务网、公众网“三网架构”,以及实有人口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行政事务信息数据库、组团式服务信息库“四大基础数据库”,所有信息实时更新。
平台上,百姓的每一条诉求、意见都会翔实记录,并根据轻重缓急用红、黄等不同颜色加以标注:马路上垃圾占道等可以当天解决的,必须当天解决并反馈;当天不能处理的,一般三天之内处理并回复;如果需要区级层面协助的,则当天反馈到区政府平台处理系统。每一件事项的处理,从诉求提出时间,到承办部门,解决情况及时间,都会详细记录在平台中,每一道处理都在网上留下痕迹,想推诿扯皮没门。
与管理服务平台相呼应,欧阳以居委会为单位,划分成18个服务网络,实现网格内2000多个楼道、2.5万多户居民信息全覆盖。街道137支志愿者服务团队根据网格划分,线下深入社区,线上反映居民诉求。花了一上午跑了几个小区的模范居委会主任盛如松一回到办公室,就将走访得来的最新信息输入电脑,并上传到管理服务平台。从前记在纸上,如今写入电脑,这样的转变让老盛感觉很不错,“写在纸上,就几个人晓得,上传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可以给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活了!”
求解:数据碰撞找出解决问题的用力点
75天以后的甜爱路,能否始终保持“干干净净”?
街道办事处主任蔡伟表示,下一步将让数据“说话”,探索从解决问题到预防问题发生的办法。
据悉,依托“三网四库”,辖区内房屋住宅、店铺门面及经济楼宇、社区单位等信息一点即知,近九万社区居民的住房、健康、就业、生活等信息都可一目了然。这几日,街道房地、城管、市容等几个部门再次坐进网络化中心,通过群租房分布统计、实有人口信息变动、居民相关投诉等各类数据的关联,寻找社区管理的最佳“用力点”。街道还着手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形成“电子民情账”,建立了包括困难群体、低保对象等在内的民生保障数据系统,完善了社区失业青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实名信息数据库,建立了包括住址、年龄、身体状况、联系方式等在内的社区老人电子档案。
“数据的碰撞,可以帮我们找出顽症形成的征兆和彻底解决问题的用力点。比如,破墙开店、乱搭建密集地区,有可能就是就业援助、社会救助需求高企的地方。”潘明云说,“有效的社区治理,不能单凭老经验,也不能依靠某个部门的单兵作战,让数据‘开口说话’,能推进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和实时化。”
文汇报记者 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