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数据,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涨幅为近五年以来新低。CPI已连续三个月处于“1时代”,不少专家提醒,我们既要警惕通缩和经济下行压力,更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全年CPI预计温和可控
11月份CPI环比也下降,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致使同比涨幅比10月份回落了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的减少,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随着气温逐渐走低,预计12月份CPI环比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6%和0.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从季节因素看,11月份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飞机票、景点门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0%、4.5%、3.7%和2.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
因此,不少机构也已经下调全年CPI预期。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就将全年CPI预期由此前的2.2%下调至2%左右,而中金公司则将此前的预测值2.5%—2.6%下调至2.1%左右。
产能过剩但没有通缩
工业价格方面,受原油价格持续下跌拖累,工业价格加速回落,PPI降幅延续7月以来逐月扩大态势。11月PPI下降2.7%,连续33个月下滑。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是全球性现象。特别是近日国际油价暴跌至63美元创5年新低,原油价格暴跌带动工业产品集体下降,输入性通缩压力有进一步加大趋势,预示国内工业产品价格下跌态势仍将持续。
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内需不足造成的产能过剩。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PPI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产能过剩。不过,她强调,目前经济数据的浮动依然在正常范围,还不是通缩,“经济衰退”、“经济下滑”等判断都缺少有力的根据。
更要主动适应新常态
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5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如何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就备受瞩目。
不久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举也意味着更为中性稳健的“新调控”的开始。而更重要的是,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常态下的第二年,改革将从2014年的方案准备期迈入2015年的落地攻坚期。分析认为,与往年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加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体制改革深化,更加关注如何扩大内需,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