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医护人员在病房内检查伤员。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创伤急救讲究时间性,昨天,随着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伤员中的轻伤者病情逐渐稳定,沪上多家医院进入抢救重伤员的关键时期。市卫生计生委昨天发布伤员救治信息,医护人员正在与时间赛跑,除了收治伤员的医院,全市的医学专家均被集结起来,统一调配,为伤员尤其是重伤员提供“最优医疗”。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许多医护人员已不眠不休地在岗位上奋战了超过24小时。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蒋进军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前往收治医院参与救治工作,他说,为参与救治伤员的同行们感到骄傲,大家“一直在坚守,不顾一切抢救”。
全市医学专家集结,逐一会诊各院危重伤员
据了解,危重伤员主要在瑞金医院、市一医院。市一医院副院长夏术阶介绍,现在留院病人共12人,其中重伤员有3人,2人病情危重,其中1人特别危重,经该院专家积极抢救并与上海市有关专家紧急会诊,伤员在昨天凌晨已实施人工辅助心肺治疗,生命体征仍不稳定,还在积极抢救中。
在瑞金医院,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指挥的副院长陈尔真介绍,该院还有9名伤员在治疗,4名是重伤员,分别在创伤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和急诊监护室的病区接受全力救治。这其中,2名伤者比较危重。
目前,除了长征、瑞金、市一这三家接收伤员的医院,其他医院的专家也已集结。市卫生计生委已成立由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市六医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等6位专家组成的市级专家组,从前日起,分别赶往收治医院,会同收治医院专家对所有伤员进行综合评估,筛检隐匿的重大伤情,并逐一重点会诊各院的重伤员。
4个医生看1个病人,通宵观察治疗平衡点
为救治从黄浦区中心医院转来的一名重症伤员,瑞金医院4个医生扑了上去,不眠不休。
“由于被压伤得非常厉害,伤员送来时,肌红蛋白非常高,到了3000多,超过高峰值。这引起尿量减少,堵住肾小管,急性肾衰竭,我们要予以充分水化。”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解释说,压伤往往最容易引发挤压综合征,主要是大腿等肌肉丰富的地方受到外力重压,释放大量的肌红蛋白、钾离子等,这将导致高钾血症,直接威胁心脏,引起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与此同时,如果挤压发生在胸腔部位,透不过气来,即引发创伤性窒息。
由于该重伤员受到多处挤压,除了挤压综合征,还伴有轻度颅脑损伤,给治疗带来不小难度。“应对这两种情况的治疗措施就是一对矛盾。一方面,要水化,使大量的水下去,缓解肾衰竭,另一边则要脱水,把大脑里的水排出,否则会引起颅脑细胞进一步损伤。”毛恩强说,监护室派出4个医生关注此病人,“值班医生要记录监控每小时的尿量、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参数,不断调整,掐准治疗的平衡点。”
医生们守了将近10小时。作为重症医学专家,陈尔真除了现场指挥救治,还要到急诊监护室查看重症伤员情况,累了就在监护室睡一会儿,已经两天没有回家。好在昨天凌晨1点多起,这名重伤员的心率、血压逐渐稳定下来。
毛恩强说:“在地震急救中有“黄金72小时”的说法,主要考虑的是伤员的生命极限,人群挤压的伤员没有类似说法,越快救治越好,这与他们的预后直接相关。”
女孩拒绝说话直打哆嗦,专人疏导心理
对医护人员来说,逐渐控制住伤员身体上的伤情后,心理上的伤情便成为后续治疗的重点之一。
陈尔真在第一夜接到伤员时,遇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女孩,“她的伤势不是太重,但一直打哆嗦,并且拒绝说话,存在反应性的精神障碍,我们特地派了一名抢救室的护士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好在,这名女孩最后总算开口说话了,克服了心理障碍。
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中山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生范虹逐一到长征、市一、瑞金医院会诊伤员,在监护室里,她看到有的病人处于焦虑状态坚持要站起来,有的躺在床上一直默默流泪,“伤员受伤时由于被压,濒死感强烈,一些人的同学、朋友在身边离去,获救后延续了无助和忧郁的情绪……我们在重视身体救治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心理创伤治疗的早期干预。”
目前,本市已启动心理援助工作,市卫生计生委已协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组成8个人的专家组,并召集6家区县精神卫生中心的近40位人员组成应急后备队伍。他们分别与3家收治医院对接,做好伤员的心理干预。与此同时,收治医院也在同步做好伤员的心理疏导,一批医务社工和志愿者也参与到伤员及家属的劝慰与安抚工作。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