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天深夜首度试水开始,新生的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搅动了广大微信用户的神经,应验了此前微信官方打出的“预防针”——“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观察家魏武挥评论说,这恐怕是国人第一次大比例地哭天喊地要求看广告。
广告不同引“攀比”
前天深夜,微信朋友圈的首批信息流广告正式上线,而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和可口可乐,则成为了首次吃上微信“螃蟹”的三大金主。据称这些广告被按人群精准定投,所以一般一个用户只能刷出一条广告。结果,“你刷出宝马还是只刷到可乐”,一时间点爆朋友圈里,竟引发一片搞得像真的一样的“攀比”,甚至还有网友自嘲和调侃:“收到宝马的是土豪!收到Vivo的是中产!收到可乐的是屌丝!”
据科技博客虎嗅网发起的超过3000人投票结果显示:33%的用户表示收到了宝马广告,16%收到可口可乐广告,27%收到Vivo广告,还有23%的用户没有收到广告。而据网传的一份所谓微信内部PPT显示,朋友圈广告的第一批曝光对象是“高活跃度”、“常参与广告互动”的“种子用户”,以他们为点挖掘出一圈和他们兴趣相同的较高质量好友;此外还有戏称到底刷出宝马还是刷出可乐,关键看你的微信红包发放量和发放额。
对此,微信官方表示外界盛传的所谓投放规则均属猜测,目前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实际还在内测阶段,还并未对广告的接收用户做出明确划分。
企业跟风亮“高仿”
此前有消息称,首批的这三家品牌各投放了1000万用户,一共只占到微信月活跃用户总数的6%左右,且朋友圈广告只接受世界500强的投放,合作门槛为500万元起。对此,微信官方亦予以否认,明确表示朋友圈广告还没有正式开放投放,目前只是限量在个别优质品牌合作方中,未来拓展商户不会只限于500强,像首批三家品牌里Vivo就是国产手机的代表。
虽然拒绝透露到底砸了多少钱,但来自宝马和Vivo的有关负责人均承认本次投放效果远超预期。受此影响,这两天其他企业也眼红了要“拷贝不走样”,于是朋友圈里难免出现了“劳斯莱斯”“杜蕾斯”“京东”等“高仿广告”;更有恶搞的网友,把自己的头像与昵称都换成宝马标,让人乍一看还奇怪怎么“宝马”竟然也在卖冬虫夏草?
用户体验放首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表示,信息流广告或许将助腾讯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营业主;下一阶段,朋友圈广告是否能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将成为微信成败的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4.68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分享的链接和内容超过30亿。据悉,当时对朋友圈广告收入评估结果就有约100亿元/年。所以即使“微信之父”张小龙一再对外表示“微信不是一个营销平台”,但正所谓:“到这份上,就是块石头也都会动广告的念头。”
如何避免朋友圈变成广告圈呢?对此,微信官方明确表态,“还是要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据透露,微信朋友圈广告其实设有四大“防打扰”功能:一是右上角有“不感兴趣”可点,点了朋友圈广告立即关闭;二是就算你不关闭广告,但只要不评论不点赞,几小时后广告就会自动消失;三是广告会随信息流自然下沉,当你朋友圈里其他人不谈广告时,你也会逐渐远离广告;四是如果几条广告一起推,用户最多只会收到1条,且收到后的48小时内不会再收到其他广告。
如何把信息流广告变得好玩,或许是提高公众接受度的一大方向。网友@傅贵就说:“广告里也有不少经典广告,我支持懂用户的广告但不支持骚扰!”而网友@赵宏民也建议:“希望微信朋友圈每一个广告都能实现两个目的:一是企业品牌获得极大曝光,二是消费者也能获得实惠,比如拿到折扣。”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