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去沪上各大中医院看病,为你望闻问切的,或许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不是科幻,而是预计将在明年三四月间出现在身旁的事实。昨天,上海数学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冯建峰说,复旦大学团队正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中医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将原本依赖于医生主观判断的中医把脉诊断技术精准化,还利用其深度学习能力来分析名中医积累的经验信息,使中医宝库在高科技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根据计划,明年三四月间,“中医一号”将面世。
在复旦大学刚刚结束的东方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表示,类脑计算和人工智能研究是即将启动的“中国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以阐明脑的工作原理为目标的脑科学,是本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科学前沿领域之一。2013年至2014年,美国、欧盟和日本先后启动了大型脑研究计划。在中国,脑科学研究已被列为“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中国脑计划”正在酝酿中,不久将启动。
杨雄里院士强调,认识脑的奥秘是对人类的终极挑战,脑科学的发展,对脑疾病的防治、信息和智能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介绍,“中国脑计划”将从认识脑、保护脑和模拟脑三个方向展开研究,逐步形成“一体”(脑认知原理的基础研究)“两翼”(脑重大疾病、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的研究格局。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教授表示,眼下全球因脑疾病死亡的人数占了1/4以上。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奖的获奖项目中有1/4涉及脑科学。科学发展至今,人类对于自己的大脑认知有限。
上海市政府已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列为重大科技项目,成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举措。复旦大学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及中科院研究所,成立了“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推进脑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积极推进和参与“中国脑计划”的实施。
据了解,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和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医学、数学、神经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已在大脑研究中取得多项进展。比如,一项研究成果说明灵长类大脑皮质中间神经元的起源,这项研究剖析了人脑中间神经元的起源和迁移方向。另一项研究则揭示神经元和神经元是如何形成网络的,发现了大脑神经网络形成新机制。
作为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一员,冯建峰教授在人脑中发现一种荷尔蒙有特别的功能,即增强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该研究得出结论,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健康,更有助于母亲和婴儿间情感的培养。冯建峰教授在研究抑郁症患者时还发现,抑郁症患者脑中缺少了一种憎恨的环路,得出结论“由于缺失对他人的憎恨,没有发泄的渠道,将所有的积怨都对准了自己”,是抑郁症的重要致病基理之一。
据悉,上海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启动的“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围绕类脑人工智能研发与产业化核心,实施多项任务,包括构建科学大数据和脑模拟平台、研发类脑人工智能软件系统等。
文汇报记者 陈青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