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文化金融“混搭”出亮色调
徐鄞迪,上海银行文化金融特色支行副行长。近几个月,他的办公桌挪进了徐汇区政府大院,与区文创办“合署办公”--他将借助这一平台发掘更多需要撑一把的“文字号”项目,也能了解更多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地、近代海派文化发源地的徐汇区,近三年,文化与金融“混搭”出了亮色调: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年均增速达15%,产业占GDP比重达16.9%,高出全市4.9个百分点;传统金融机构数量和分布密度也位居上海前列,新金融产业贡献大幅提升。
即便如此,“文”“金”之间始终隔着一道鸿沟:搞文化的,嫌谈钱俗;搞金融的,又看不懂文化。此轮创新大潮中,徐汇区再度启动“跨界混搭”--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创新文化金融服务体制。目标很明确:催化两者间发生“化学反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
引入市场专业担保机构,推出无抵押融资贷款产品
7月,一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话剧《阿拉是中国人》在上海巡回热演。这部剧的编演方是一个名为“安可”的小型艺术团。凭借该剧,艺术团在徐汇区享受了一项特色金融服务--收费权融资,即把演出收费权质押给银行,以此获取一定比例的融资用于前期成本支出。多了这笔钱,“安可”得以在演出的同时放手开拓、排演更多好剧目。
数字显示,徐汇区文化产业90%以上是小微企业,以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广告会展等为主。轻资产是它们的共有特征,融资担保、抵押难是它们的共同问题。“以往,它们的‘天使轮’就是向朋友借钱、问父母要钱。”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徐汇区金融办、文创办因此联手上海银行文化金融特色支行,引入市场专业担保机构,共同推出一系列无抵押融资贷款产品。同时,区政府则拿出1000万元信贷风险准备金,为创新文化金融产品作风险补偿和风险代偿。
比如,针对媒体类企业推出影视制作融资、版权融资;针对艺术类企业,有艺术品质押融资;针对广告会展类,推出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针对数字内容类,有文化信用贷、文化履约贷、股权质押贷,等等。
截至目前,共有15家文化类企业享受到该项服务,授信额共6000万元。文化类企业由此摆脱“不到最后一步很难见到钱”的窘境。
解“老板赚大钱,企业低价值”命门
“盛视天橙”因接拍、制作世博志愿者宣传片、政府形象宣传片等,在影视制作业内小有名气。有稳定的营收、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在外人眼里,盛视天橙“日子挺好过”。但在徐汇区搭建的企业直接融资服务平台上,该公司正全力推进股改,酝酿在“新三板”闯一闯。“盛视天橙”创始人陈嵩坦言:“光老板挣钱的企业还算不上好企业。”
文化类企业素有“老板赚大钱,企业低价值”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命门?徐汇区的招数是:让资本市场沙里淘金。
徐汇区建立了一个直接融资综合服务平台,配以一个企业直接融资储备库和一支专家顾问队伍,为文化企业提供专家评审咨询、金融资源对接、行政审批协调和直接融资补贴等各类服务,鼓励企业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或并购重组。
目前,在这一平台上,已有20多家文化类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多家企业已进行股改或在证监局备案,列入拟上市培育的企业近百家。对于那些还需要“孵一孵”才能出去拼闯的企业,徐汇区制作了“孵化3.0版本”:从早些年政府自己做,到后来政府退一步、放手园区做,再到如今政府、园区都退一步,完全让市场运作。去年底,徐汇区推出“园区贷”融资平台,政府和园区负责为企业增信、提供兜底、风险代偿,解决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间的融资信任问题。目前,六家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文化投资基金及小贷公司,和区内六家文创园区实现了对接。
一年涌入六支文化基金
“盛世投资”是中国最大的市场化母基金管理公司,2014年来到徐汇区。其合伙人赵勇透露,双方的合作项目,包括中青旅集团等文化类央企在徐汇区的落地基金和项目,“华盖资本”等国内知名文化基金正在洽谈的落地投资项目,“光线传媒”“朱雀玄武影视”等文化行业知名机构的项目合作与发展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盛世投资”还带来了美国普维基金等外资机构,这些机构目前正在与徐汇区洽谈落户事宜。美国普维是一支专注文化产业的基金,这将是其成立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
基金纷至沓来,让区文创办调研员金建红喜出望外,“就在两三年前,我们就想引入一支文化基金,但应者寥寥。一方面,当时大市场还未成熟;另一方面,当时的徐汇区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年,徐汇区一下子涌入六支文化基金,资金总量达80亿元——滨江文化带效应开始发酵,市场大鳄闻风而动。”
力促“文”“金”融合,徐汇区把功夫花在“建池子、拉圈子”上。依托“西岸文化走廊”工程,目前“西岸双年展”“东方梦中心”等一系列标杆项目集聚于此;“申万宏源”“浦银租赁”等一批致力于艺术品金融、影视基金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
看准时机,徐汇区设立了7亿元的引导基金,撬动各类市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包括华人文化开元基金、赛领新文化基金、上影复星基金、盛世文化产业母基金在内的诸多“行业大佬”纷纷集聚。
基金大佬们评价:池子有了,圈子对了,温度正好,开花结果,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