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竹士
昨天下午,全市防汛紧急视频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加强下立交的积水防范工作,一旦出现25厘米以上的积水,必须立即封闭交通,坚决杜绝淹车死人事故。在昨天的暴雨中,嘉定区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既是由于该地区的雨量最大,也因为大量下立交地形不利于排水。下立交为何屡次成为雨灾痛点,它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防汛抗旱》杂志今年刊文指出,上海低于正常道路路面3米以上的人行、车行下立交总数达563座,管理的责任主体多元,除由市、区两级路政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216座外,其余347座分别由铁路、乡(镇)、工业区、村委以及开发公司等负责管理。易积水的下立交有124座(历史积水深度超过25厘米),其中积水深度超过1米的有45座。
下立交管理责任主体多元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如在浦东新区,2014年起经过防汛部门排摸共有下立交(下穿通道)92座,其中城市道路6座,区管公路13座,高速公路项目公司7座,农村道路66座。其中一些农村地区的下立交尽管配备了抽水泵站,但泵站为早年村里集资建造,容量较小,不能满足深积水时的排水需求。
下立交要应对暴雨,除了落实电子积水监测系统、LED警示屏、警示标志、警戒栏杆、供电设备等安全管理硬件,还需加强管控。一旦出现积水情况,应急抢险力量要立即到位,抢排积水。然而,下立交的管理主体多元,容易在管控过程中带来问题。
首先是迅速定位的问题。下立交需要标注定位标识,以便抢险时迅速到位。由于管理主体多元,导致下立交的标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非市、区路政部门管理的下立交有标识缺失的情况,给应急抢险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或导致找不到目标地点,耽误时间。
其次是管理人参差不齐。下立交管理基本全覆盖,但人力水平是否都达标?下立交的泵站虽然落实了管理人员,但管理单位众多。与市、区两级路政管理单位相比,一些管理单位的实际操作人员配备、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都有差距。
对此,浦东新区的做法是,将属于农村地区的下立交全部归属行业条线管理。而嘉定区防汛部门日前表示将投入4000余万元,在今明两年全面改造46座不达标的下立交;嘉定区建管委则与各街镇签订下立交管理责任书,落实下立交管理责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