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姜澎
昨天,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念出屠呦呦的名字以及与她名字几乎捆绑出现的“青蒿素”时,中医学界有足够的理由沸腾——毕竟,屠呦呦的获奖也让青蒿素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中药第一次受到科学界如此高规格的关注。且不论这是否是中药的“胜利”,在中国医学界,科学家的态度比想象中冷静,在他们看来,屠呦呦的成就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鼓舞,但在获奖的喜悦背后,中国科学家要思考的是,如何抓紧读好中医药这本古书——因为,外国人也对翻看这本书跃跃欲试。
“中国神药”好比“始祖药物”
“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2011年,拉斯克基金会在获奖人介绍中如此描述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因为这一抗疟疾新疗法,数亿人受益,在疟疾蔓延的非洲,青蒿素被誉为“中国神药”。
“寄生虫病影响了人类几个世纪,无数人因此死亡,这个全球健康问题吸引着日本、美国等众多国家的科学家投入科研,但人们一直缺乏对抗寄生虫病的有效手段,发现的有效治疗药物非常有限,这是屠呦呦能获得诺奖的重要原因。”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许锦文告诉记者,青蒿素的发现很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目前依然是对抗疟疾的一线药物,无可替代。
青蒿素的地位在一线应用者的心目中更是神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世界上抗疟疾的药物至今只有个位数,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就是其中之一,且它更像是“始祖药物”,因为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又发展出了大量衍生药物,比如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及其复方等大量有效的一线抗疟疾药,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民的生命。
现代新药从中药提取灵感
青蒿素与传统中草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前景再度被学界提出。昨天不少学者在接受采访时称,屠呦呦得的是一个自然科学类奖,这一奖项并不能等同于认为是为中药颁奖,但现代疾病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中医药获得灵感却是毋庸置疑。
发明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何大一就曾坦言,鸡尾酒疗法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借鉴了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方式。而不久前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张亭栋教授,是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他的疗法也是从中医获得的灵感。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教授称,中药发展几千年,包含了大量中国人与疾病长期斗争积累下来的经验,屠呦呦成功提取的青蒿素此次获奖就是最生动的例子。“不过,青蒿素虽然是从中药提取的,最终仍是被当作西药类的分子药来看待。”
陈凯先也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疾病治疗的眼光转向了中药。除了青蒿素这类单一成分的中药,复方药物也受到关注。不少发达国家对中药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包括曾对中药准入非常严苛的美国,近年来也对中药持开放态度。现在中国已有至少三个复方药物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医药学界须感受到压力
在中医大附属岳阳医院药学研究室主任朱全刚看来,从传统中医药挖掘潜力药物,用现代科技手段验证其作用机制和有效性,已成为当下现代新药发现的思路之一。屠呦呦此次获奖也为这种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事实上,世界医学界希望到中国传统医药“掘宝”已经有些年头。上海有一个典型案例。多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美国得州大学休斯敦医学院穆拉德教授合作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发起人正是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斐里德·穆拉德,他希望:“将来有一天,中药的发展能够造福全球的人类,而不仅仅是中国。”
在解释这种趋势时,许锦文分析,这主要与西药发现进入瓶颈期有关,“如今,发现新化合物越来越难,过程太漫长,于是许多科学家把目光放到中药上。中药在中国沿用千年相当于做了千年的人体试验,那些被证明有效的药物,成为机制研究的潜力药物。”
这一科学界的趋势,对我国中药学界是鼓舞,也是鞭策。许锦文就注意到,根据汤森路透的最新统计,传统中药的研究成果最多的是在哈佛大学。“眼下,日本、美国对中医药的研究比我们要细致,严谨。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要夜郎自大,认为中药就是中国人的。”许锦文称,以前古人更多用哲学理论讲述中医药,如今考验我们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中医,打开这个起源于中国的医学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