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孙昌洪
2015年的俄罗斯,一直是国际社会和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这里不断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让人眼花缭乱,冲击着人们的神经,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反映着大国的博弈,影响着世界的未来。普京总统如何应对?俄罗斯向何处去?
经济:都是油价惹的祸
2015年全年,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在俄罗斯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政府预算紧张,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政府、银行和民众的神经。
俄罗斯的财政预算与油价紧密挂钩。普京在2015年12月17日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政府财政预算是根据2014年初的油价制定的。但油价一路从100美元降到50美元,直到40美元以下。随着油价进一步下滑,卢布对美元汇率在2014年12月中旬已跌破70大关。据估算,俄罗斯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7%至4%;截至2015年12月7日,全年通货膨胀率为12.3%。
作为对能源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油价不断下跌致使俄罗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有报道称,油价年平均降低1美元就意味着俄罗斯预算减少22亿美元,居民收入减少0.14%。俄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从每桶50美元降低到40美元,俄罗斯财政预算损失了1.5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关于2016年俄罗斯经济能否摆脱衰退并实现增长,政府和学术界持不同观点。普京在2015年12月17日强调,俄罗斯经济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2016年有望实现微弱增长。而多数俄罗斯专家认为,俄罗斯经济负增长或零增长还将持续更长的时间。但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即目前的经济状况基本打乱了普京本次总统任期起始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步骤。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形成的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改造问题迫在眉睫,却又困难重重。
普京2012年回归总统宝座时提出建设俄罗斯“新经济”,其重要目标之一是使俄罗斯在2020年跻身世界前五大经济体。目前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有非常大的难度。
国际反恐战:场内与场外的较量
2015年9月底,俄罗斯开始在叙利亚打击国际恐怖势力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引发世界舆论对其中东政策的种种猜测。“双机事件”(俄客机在埃及坠毁和俄战机被土耳其击落)考验着俄罗斯政府的坚强、智慧和底线。法国巴黎发生暴恐袭击事件后,欧洲主要国家加大对叙利亚境内恐怖势力的打击力度,但欧美与俄在叙利亚现政府和领导人问题上的立场仍严重对立,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的道路依然艰难。
理论上讲,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确有可能达到“一石多鸟”的目标:打击恐怖势力,以“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从根本上维护本土安全;通过军事行动加强与叙利亚政府的合作,并保障俄在地中海的战略支点;通过军事行动和组建反恐四国联盟,维护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影响;以打促谈,以期实现与美欧的接触甚至合作。
但是,现实往往很骨感。美欧是如何回应俄罗斯上述举措的呢?美欧支持打击国际恐怖势力的努力。2015年11月21日,安理会通过决议,促请有能力的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摧毁国际恐怖势力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的庇护所。这为美欧在上述地区进一步展开军事行动提供了法律和道德的保险。但与此同时,美欧先后多次反复强调,他们在对待叙利亚现政权和领导人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至于国际反恐军事行动依然是“各打各的”,美欧婉谢俄罗斯合作呼吁,毕竟各自打的目标是有区别的。因此,叙利亚问题也就错过了一次进入政治解决轨道的良机,也许这才是普京多次发泄对土耳其恼怒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交: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2015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主题词依然是矛盾与对抗。美欧与俄罗斯间的相互不信任导致敌意明显升温。俄罗斯2014年底重新修订的《军事学说》仍将北约视为头号威胁;北约重新将俄视为战略对手,并加强在俄罗斯周边地区军事部署和力量的整合。
2015年,俄欧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分歧依旧,问题没有因乌东冲突的暂时冰冻而消失。欧美集体抵制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突显俄罗斯在欧洲身单影孤。
下半年情况似乎有所好转。11月的G20峰会,普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晤。巴黎恐袭后法国总统奥朗德于11月26日赴俄商讨反恐事宜。此类事件似乎让人觉得西方与俄对抗在弱化,双方甚至可能有一些战术性合作。但是,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立场上的表态证明,此类接触不可能根本改变西方对俄罗斯的忧虑,无法促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有实质性回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7月,上合组织与金砖国家领导人乌法“双峰会”展示了新兴国家间的相互帮扶和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患难中的真情来得如此珍贵和重要。
俄乌关系:战术与战略的困惑
2015年,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和双方的关系没有根本变化。俄罗斯政府一方面保持对乌克兰的压力,一方面呼吁遵守明斯克协议,并希望通过公开真诚对话以解决顿巴斯冲突。普京总统2015年12月17日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话耐人寻味,媒体将其解读为俄罗斯政府首先“承认”俄罗斯军队参加了乌东战事。普京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说过,顿巴斯那里没有人来处理某些军事问题,但这不代表那里固定驻扎着俄罗斯军队,请大家感受一下其中的不同。”俄式外交与普氏外交的智慧让人感叹。
与此同时,自克里米亚入俄后,关于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战略与战术得失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最具代表性的表述是“俄罗斯赢得了战术,输掉了战略”,即得到了克里米亚,但“失去了乌克兰”。2015年的事态表明,乌克兰在继续与欧洲一体化的步伐,而俄罗斯依然在施行战略战术似乎矛盾的政策与做法。传统的俄乌斗气如此,近期的债务纠纷如此,当前的俄乌自贸区问题也是如此。
2015年12月16日,乌克兰政府宣布,30天后对克里米亚进行贸易和服务封锁。普京于当天签署总统令,宣布从2016年1月1日起,中止与乌克兰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并可能对乌克兰实行全面禁运。与此同时,随着乌克兰与欧盟联系国协定经济部分协议于2016年1月1日生效,普京要求俄政府继续与欧盟、乌克兰进行接触,三方就过渡期设立和内容进行谈判。
明斯克2号协议的签署暂时冰冻了乌东冲突这一火药桶的引信,但“炸弹”没有被排除,且随时可能被装上新的雷管。让战术与战略的困惑再飞一会儿吧,有时,等待就是最好的行动。
欧亚经济联盟: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组成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1月2日,亚美尼亚加入。8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正式成为联盟全权成员国。这一经济一体化计划筹划已久,其前景如何且能否承担起各方的厚望和期待值得关注。
普京指出,俄罗斯希望欧亚经济联盟能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在欧洲和迅速发展的亚太地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在独联体框架内加强多边合作和推动一体化进程,是俄罗斯考虑到全球化时代客观趋势而制定的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根据条约,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
但仅就经济合作而言,该联盟却生不逢时。俄罗斯希望主导欧亚联盟合作与进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不只是做组织协调工作,还必须对欧亚联盟参与国在经济上给予利益和实惠。而问题是,俄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和中期负增长的趋势,使俄罗斯在欧亚联盟中的主导作用将受到制约。
普京的2015年,有烦更有恼;既有积极谋动,也有冷静等待;既遇成堆难题,也见患难真情。普京的2016年,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