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启哲
当地时间20日晚,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各类奖项终于揭晓,没有太大悬念的结局,让人们看到:把“现实焦虑”当救命稻草的金熊奖,依然没有诞生足够的吸睛力。从红毯上的明星阵容到展映电影的导演演员,几乎没有亮点,冷清的背后,是正在稀薄的艺术原创力与冲击力。
由意大利导演詹弗兰科·罗西执导的纪录片《兰佩杜萨纪事》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他聚焦了“难民话题”。
近几年,众多关注这类社会话题的影片纷纷进入欧洲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兰佩杜萨纪事》 导演罗西此前执导的社会生活类纪录片 《罗马环城高速》,曾拿下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去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则花落关注移民话题的 《流浪的迪潘》。有评论认为,从获奖影片可以看出,社会现实中的焦虑正在影响柏林电影节的选择,与此同时,名导大师作品缺席的电影节,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不买账,苍白平庸成了观众给出的最多评价。尽管号称探索影片的多样性与艺术表现力,但是越来越刻意的选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奖项选择的狭窄与不自信。
题材狭窄,影迷不买账
“冷清”“平庸”“苍白”,这是影迷对本届柏林电影节给出的关键词。缺乏夺人眼球的好作品,是“金熊”亮度衰退的重要原因。去年“擒熊”的影片《出租车》,即便电影节期间“交口称赞”,却在此后并未激起太多反响。
大奖得主纪录片《兰佩杜萨纪事》是一部难民题材,背景是意大利南岸一座名叫兰佩杜萨的小岛,影片用大量的生活细节,平静地展示了极端社会新闻和网络争议之外的冲突与对立。
17部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里,另一部纪录片 《零日》 则聚焦“网络战”题材,记录了2010年美国利用“震网”计算机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的事件始末。影片导演吉布尼曾以关注美军虐囚的 《开往暗处的的士》 摘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两部纪录片撑场面让今年的柏林有些“生硬”,有影评人感慨:“知名度不高的导演新作中必有大量的艺术惊喜,这是柏林电影节曾留给我的印象,然而今年则只剩下一些可看可不看的三星电影。”电影节期间,《将来的事》《爱情联盟》《赫迪》 等几部最终的获奖影片表现平平,如何平衡艺术与现实,成了柏林电影节和参选影片面临的共同问题。
星光黯淡,刻意“高冷”并非艺术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不仅选片缺少亮点,就连评委会阵容也缺少说服力,熟面孔仅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梅里尔·斯特里普一人。至于观众参与感最强、最有看点的红毯环节,今年也是“星光黯淡”,开闭幕式红毯上,数得出的名字也只剩下 《凯撒万岁》 的主创科恩兄弟和乔治·克鲁尼了。
金熊奖提名影片《天才捕手》靠“批发”好莱坞明星获得了很高人气,却输在了导演手法上。片中,妮可·基德曼、科林·费尔斯、裘德·洛等好莱坞明星加盟,讲述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与图书编辑马克斯·珀金斯的故事,片中,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悉数登场”。然而由于是导演迈克尔·格兰戴奇的处女作,反响并不理想。英国 《卫报》 评价此片时称:“没有真正展现出两个人物的传奇之处。”
今年影后花落44岁的丹麦演员特里娜·迪尔霍尔姆也是生面孔。19岁获封丹麦影后至今,影响力却很难跨出国门。此前作为“擒熊”种子选手的影片本身,也遭遇《好莱坞报道者》“俗套无聊的家庭情节剧”的吐槽。
对此,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说:“柏林电影节并不需要向人们展示‘超级大片,,这里更多的是讲述‘小故事,的‘小电影,。”
然而,如何讲好“小故事”,今年的柏林似乎只给了一个纠结的状态。有影评人认为,好的电影作品并非曲高和寡,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艺术电影,都需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底色再来讨论如何生存,刻意“高冷”并不意味着就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