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薛宅桥的那次修复,做工之精细、结构之稳定保证了其屹立百余年。图为被洪水冲毁前的薛宅桥。本报记者张勇摄
省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郑昌贵主持薛宅桥修复。钟晓波摄
本报记者 赵征南
去年中秋节,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薛宅桥、文兴桥与文重桥三座廊桥被洪水冲走后,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会长钟晓波和泰顺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通了个电话,在电话里两个大男人失声痛哭。随后,钟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泰顺人见证了廊桥倒下的悲壮。但是,廊桥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还一直挺立着,廊桥精神永远不倒,爱桥之心永远不变。”
昨天,钟晓波在电话中高兴地告诉记者:“泰顺廊桥修复保护工程已经开工!”据他介绍,经过项目立项、设计、论证、审批、招标等前期准备,三座国保廊桥的修复工程于上周末正式启动,预计9月15日前完成文重桥修复工程,11月底前完成薛宅桥、文兴桥修复工程。
乡土传承人成为修复主力
在开工仪式现场,钟晓波回忆起去年中秋节那段“全民救桥”的爱心接力。
“那天下午,20多岁的年轻人和70多岁的老年人一起,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路间沿溪而下,找寻被洪水冲垮的廊桥木构件,有的人甚至走到了邻省的福安。”钟晓波说,“多一个构件就多一分复原的可能。截至目前,约有85%以上的大中构件被找回,这将是廊桥修旧如旧的基本保障。”
“廊桥是‘百姓的桥’,老百姓对廊桥的感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泰顺廊桥被洪水冲毁后,民众积极参与自救,后来又纷纷倡议捐款修复。将来的上‘栋梁’仪式和修复完毕的‘圆桥仪式’,当地村民必定会办得热热闹闹。”季海波说。
据了解,乡土传承人将成为三座国保廊桥修复工程的主力军:薛宅桥修复工程由省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郑昌贵主持,他此前曾主墨了姻缘桥等多座廊桥,主动请缨修复薛宅桥获准后,前期“归位整理”了1000多个薛宅桥木构件;文兴桥由省级传承人曾家快主持,他是国家级传承人董直机的弟子,前几年的文兴桥落架维修就是由其负责的,因此他对文兴桥的1200多个构件如数家珍;文重桥由传承人赖永斌主持,此前他曾归位整理完成了文重桥的800多个木构件。
“我支持让民间工匠主持廊桥修复工程。因为廊桥本来就是一项来源于民间的造桥工艺。而且,在非遗传承日趋艰难之时,更应该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锻炼民间技艺传承人,维系廊桥营造的活力,泰顺应该将此次廊桥修复做成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完美结合的经典案例。”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赵辰告诉记者。
文兴桥将坚守“不对称”形态
季海波一直认为,1856年薛宅桥的那次修复,做工之精细、结构之稳定,是同类木拱廊桥中的佼佼者,保证了其屹立百余年。如今,这座曾“极为稳定”的桥,修复重点在哪里呢?
“桥台是关键。原先薛宅桥桥台块石干砌包边抗洪能力差,桥台整体砌于基岩之上,长期受洪水淘刷,内部及表面松散,桥台被冲垮导致廊桥整体坍塌。专家建议,未来将在充分尊重原材料、原工艺的基础上,适当采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比如水泥碎石施工技术,对桥台内部予以补强加固,防止再被洪水掏空。”季海波说。
作为另一座有名的木拱廊桥,文兴桥的最大特点则是左右不对称,一边肩高,一边扁平。很多人担心,将来修复后,“不对称”的特点会消失,变成更符合力学稳定的“对称”形态。
“大家不用担心,‘非对称’的特点一定会保留,这个在专家论证会中从未发生过争议。毕竟,文兴桥是文物。”季海波说,“老照片上的文兴桥就是未来文兴桥的样子,不会有差别。”
对于专家论证的争议,季海波提出了一点,即那些被找到的老木料如何使用。“老料搜集后,要经过脱水、消毒以及甄别,判断它的腐蚀程度,特别是一些关键部位,要不要用老木料。”他说,“这关系到文物原真性和桥梁本体安全之间的平衡,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因素。”
赵辰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原文物的真实性,材料尽可能用原构件,并将找到的每一个木构件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但全部使用老木料是不可能的。因为廊桥是要让人走的,不是放在博物馆展览的,首先就要保证其本体的安全,不能用的老料必须要替换。目前,古建修复已有成熟的老料替换和新老料衔接方法,不用担心无法修旧如旧的问题。”
而对于现代工艺如何恰当地应用的问题,赵辰认为应该十分慎重。如果盲目引入“让桥更稳定”的现代技术,久而久之,木拱廊桥的“原貌”就搞不清楚了,传统的技艺也会被埋没。他建议,在廊桥的主体和精髓部分,应尽量使用古法营造,宁可留下木拱廊桥的一些“缺陷”,也不能轻易改动它;在其他部位,局部、少量地使用现代技艺,以达到加固的目的。
修复工程和美丽乡村整治结合起来
去年11月,国家文物局作出 《关于泰顺廊桥———文兴桥等10座廊桥灾后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强调该工程属修缮工程,应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提出要进一步明确水道整治、建筑拆除、路面修整的具体范围和措施,确保文物本体与周边景观风貌相协调。
钟晓波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明确,这场“泰顺廊桥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复”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既有目前社会各界捐赠的607.69万元款项,也有国家文物局以及地方财政的资金,所有资金除了修复廊桥外,还将用于修复环境。
“这是对的。修复工程应该和水系整治、道路整治以及整个美丽乡村整治结合起来。”赵辰说,“过去在山区,建于村头或村尾的廊桥就是村民的命根子,这里保留着人们的文化记忆。泰顺廊桥不仅仅是一座座桥,它的修复不应只作为桥梁工程来看待,而应该看作是传统地域文化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来营造,从而留住这美丽的‘廊桥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