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公益屋开展钟表维修公益活动。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领航公益屋组织并指导居民下棋。
■本报记者 唐玮婕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当记者走进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的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看到不少老百姓正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听着养生知识讲座,现场各种互动持续不断。门外,还不时有人跑来询问下周的活动时间。有位老伯伯特地赶来想了解法律公益咨询的安排,“家里遇上了些烦心事,这里的志愿律师都是党员,在社区里特别有名,想先来咨询一下怎么处理,心里才有底气。”
老百姓有了需求,会自然而然想到来这里,凉城新村街道的党建服务中心可不简单:集结了党建、医疗、法律等18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专门开辟出的“领航公益屋”以“党建引领、党建惠民”为宗旨,成为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百姓得实惠的区域化党建平台,大大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贴近民生,老百姓得实惠
“为进一步挖掘党建资源,街道在党建服务中心的一楼开辟出近百平方米的固定场所,取名为‘领航公益屋’,引导区域党组织、在职党员参与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凉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国跃告诉记者,自去年10月改造完成后,“领航公益屋”的活动菜单不断丰富,人气也越来越高,“每月的服务菜单一经推出,就会有不少党组织、党员和居民前来预约。”
为了让市民群众更好地“各取所需”,这里的各项活动分门别类,包括公益咨询类,如“心灵港湾”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共识法律”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等;“民生服务”类,包括中医咨询、钟表维修、眼镜清洗及维修保养等,实实在在为民做好事。由驻区单位提供的中医咨询、防诈骗讲座、养生知识讲座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讲座、咨询更是大受热捧,吸引了大批群众热情参与。
据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伟年介绍,中心的第一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成立于2003年12月,是由共产党员、律师鲁旭亮领衔的“共识法律”志愿者工作室。如今,鲁旭亮领衔的这支团队拥有房产、金融、婚姻、投资等多方面特长和丰富经验,坚持在每周四下午固定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诉状代写等志愿服务。有时遇到百姓紧急求助,志愿者还会通过电话当场解答。为扩大服务受益面,工作室还组织志愿者参加党员服务中心每月举办的大型“为民服务”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普法宣传和提供法律帮助。
随着社区居民的素质提升和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对于法律知识需求的日益增强,“共识法律”志愿者工作室的工作量日益增加。从工作室成立至今,党员志愿者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居民,为志愿者工作室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百姓们说,工作室的党员们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专业服务,赢得居民信赖
“领航公益屋”“心灵港湾”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和“共识法律”党员志愿者工作室,都有一个私密性很强的“小单间”。“这样布局设计不仅是为了保护居民们的隐私,也是为了创造一个让居民和志愿者充分沟通的专业空间。”徐伟年表示,每周三的心理咨询、每周四的法律咨询已坚持多年,在社区里早已有了口碑,“老百姓经常会主动上门来寻求帮助,就是因为这里的志愿者能提供专业的服务。”
作为领衔人,鲁旭亮曾多次获得“凉城新村街道优秀党员”“优秀志愿者”等称号。在服务中心工作的很多人都记得,2015年末的最后一天,所有工作人员都以为这天下午可能不会有人来咨询了,鲁旭亮还是坚持赶了过来。他担心“万一有人来,落了空,那多不好,让人家白跑一趟!”果然,当天下午2点一到,陆陆续续来了四拨人,其中很多人表示就是冲着当天是鲁律师值班才大老远赶过来的。
为了满足居民多方面的法律需求,“共识法律”工作室想了许多办法:除定期公布律师服务特长和服务时间供群众选择外,鲁旭亮还会带领大家定期召开分析会,就一段时间内咨询内容比较集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为求助者提供帮助;除此之外,招募不同特长、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加入团队,也是充实力量的又一办法。如今面对房产继承、婚姻纠纷、工资拖欠等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志愿者们已经处理得游刃有余,赢得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信赖。
2016年6月,在鲁旭亮的积极参与下,“侨法普及讲座”开讲了。他详细介绍“侨法”相关知识,并重点针对“侨之家”提出的关于财产继承方面的相关专业问题,为大家解惑答疑。同时,他还带领着一群同样心系社区、为民服务的志愿者们,积极参加各类大型为民服务活动。
志愿平台,增强凝聚力
如今,“领航公益屋”正逐渐成为辖区内党员群众、“两新”组织及驻区单位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阵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党员自觉自发融入社区公益。张国跃表示,“党组织引领下的党员志愿活动,大大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坚持13年的党员公益服务,鲁旭亮常说:“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对于一个律师来说可能这个案件并不是很严重,甚至可能会觉得处理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那些前来咨询的居民来说,他们一辈子可能就碰到那么一次糟心的事,而对于法律并不熟悉的他们可能会反复、焦灼地问你同样的问题,这都很正常,要试着理解他们。”
有一次,家住广粤路的一名老人,情绪很激动,流着眼泪向鲁旭亮咨询有关她家房屋动迁、儿子离婚等多种问题。鲁旭亮耐心解答并轻声劝说,这位老人终于舒了一口气,情绪也好多了,走之前还特地来到党建服务中心办公室表示感谢,说:“原先不懂法,天天在家担心,吃不好睡不好,现在了解到有法律保护,就放心多了。”还有一位阿婆因对一起医疗官司的判决不满,几乎每周都要到工作室咨询志愿者。经过志愿者反复多次耐心解答,一年多以后,这位阿婆终于接受了法院的判决,多年的心结也随之打开。
目前,“共识法律”工作室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达到29名,其中党员25名,先后为近千名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