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
编saying:
刚落幕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给上海带来了AI话题最密集的三天。除了“人工智能”外,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是全球一直关注的话题。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将如何扩大开放,如何寻求与世界的合作空间?又将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近日,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性问题较多,像气候问题、网络发达带来的种种问题等,我们把它称之为‘全球治理赤字’,即对全球治理的需求是上升的,但全球治理的供给是下降的。”在金灿荣看来,中国要改变角色,逐渐转变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讲堂今作分享。
发展与周边经济体的合作关系,RCEP或将成为未来重点
问: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入世也有17个年头,您如何评价近些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金灿荣:我们的开放有不同的阶段,普遍认为2001年入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因为入世后中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是成功的,这表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在提升,我们无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问: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您认为未来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有哪些?
金灿荣:当前,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针是不会变的。我认为未来的开放有几个关键,首先要发展与周边经济体的合作关系,中国积极推进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或许会成为未来的重点;此外还有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双边自贸区等。
未来,我们还应加强对外开放,比如推进部分产业加速开放、区域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等。
问:近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您认为未来中国与哪些区域有合作空间?
▲9月3-4日,2018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
金灿荣:我国对外合作有四个部分是比较固定的,分别是与大国的合作、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及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非合作属于第三类,其实我们合作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多,不限于非洲,还包括阿拉伯国家、拉美国家等。
不过,近十年来,在我们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过程中,中非获得的成就非常大。目前,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在传统国际平台发挥作用+引导建立新平台
问:在全球化进程中,您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金灿荣:大家普遍认为,2015年以来,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提供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角色。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由我们推动的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将会更为重要,比如说亚投行、金砖银行、上合组织等。
▲亚投行总部大楼
需要强调的是,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不再那么有效,而新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当今世界存在“全球治理赤字”的局面,气候问题、越来越发达的网络、极端主义,对全球治理的需求是上升的,但全球治理的供给是下降的,这种全球性问题在上升而全球治理能力在下降的状态我们把它叫作“全球治理赤字”。这种状态对世界各国都没有好处。
美国以自己的利益优先,不再愿意提供全球治理;而欧洲前景堪忧,经济形势不好,难民问题突出。原来全球治理的供给者缺失,我认为,中国要改变角色,转变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
虽然中国的全球治理时间很短,但提出了跟美国的全球治理哲学完全不一样的哲学。中国要构建全球伙伴网络,根据我们的设计,国家可以大小不一,意义不一,责任不一,但是身份一样——伙伴。
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有哪些重要的平台?
金灿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起步较晚,我个人认为是从2015年开始的。世界了解到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迄今为止刚刚三年,中国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主要有两个渠道,首先是在传统的国际平台发挥作用,促进中国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WTO当中的贡献,包括中国的治理观念的贡献。此外,我们也在引导建立新的合作平台,比如“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银行等。
网络技术的进步,国家现在已经从有限空间扩展到了无限空间。网络明显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问题,有问题就要治理。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既是未来国家间的一个冲突的点,也可能是合作的机会。从中国角度来讲,我们非常希望大国在网络世界当中进行合作,特别是中美合作。我们希望把网络合作变成未来中美合作的新增长点,所以中国一直提议和美国对话。如果中美能够建立起某种共识,对未来网络治理肯定有好处。希望中国的全球治理能带来一些积极的成果,并且能够延伸到网络空间。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国际在线等综合整编)
编辑:周俊超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