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是一个时代的偶像。刚毅、冷峻,又孤独。山形依旧枕寒流。无论雪国或是南方,中国或者日本,高仓健的铁汉柔情都深入人心。
■文汇报记者 傅盛裕
日本电影演员高仓健11月10日凌晨3点49分因恶性淋巴瘤在东京都内的医院逝世,享年83岁。
星辰又黯淡了一颗,时代的印记也剥离了一层。对于受《追捕》深远影响的一代中国观众,或许尤其如此。
与中国的缘分,千丝万缕
原名小田刚一的高仓健是日本福冈县人。他一生出演了205部电影,不愿出演电视剧,创下了1年内拍摄15部作品的纪录。冷峻的外形、刚毅的性格,是高仓健一以贯之的银幕形象。
1978年,长期禁止引进西方电影后,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引入中国。杜丘、真由美、横路敬二等形象深入人心,不少年轻人开始模仿寡言孤独的杜丘,竖起风衣领子的硬汉背影定格成一代人的偶像。
当时,28岁的张艺谋看到“杜丘”,毅然辞去棉麻厂的工作,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据媒体报道,2000年,张艺谋赴东京宣传《幸福时光》,高仓健前来参加。此后的宴会上,张艺谋说了一句“我不是世界第一的导演,但我自信是世界上最拼命的导演”,同是“拼命三郎”的高仓健颇为共鸣。之后便有了2005年张艺谋为其度身定制的《千里走单骑》。
因熟悉而崇拜,高仓健虽在日本,却常有中国影迷去信。为此,高仓健将这些“数量多得难以置信”的信件拿到开中华料理店的朋友处翻译,颇为动容。他在受访时说,印象最深的是一封来自上海的信件,记录了一句诗:“你如果是猎手,我愿让你的弓箭穿透我的胸膛。”抛开其中的情感意味,弓箭与胸膛,确与高仓健的形象吻合。
影片多有尝试,硬汉始终如一
1956年,高仓健凭《电光空手道》崭露头角。1964年《日本侠客传》系列11部,1965年起《网走三不管地带》系列18部,连同当年的《昭和残侠传》系列9部,在东映侠义电影时代,高仓健奠定了巨星地位。
许多人并不知道,高仓健亲自为侠客风古装片配唱了主题曲。粗放低沉的歌声引来不少歌迷,单张唱片曾创下大卖200万张的纪录。
在高仓健的代表作中,《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等颇为知名。《千里走单骑》因为和张艺谋合作,也曾引发国内的空前关注。
高仓健的电影生涯中,也尝试过不同的作品,《南极物语》讲述了日本南极科考队的历险,与北野武合作的《夜叉》在北国的萧索中刻画出江湖虽远,人心不灭。《铁道员》留下凄冷的矿镇车站上,高仓健孑然一身的影像。2001年上映《萤火虫》,根据竹山洋同名小说改编,也意在凸显战争背景下生命的渺小。但微芒虽弱,却不会断绝。
但主题有异,高仓健却借追捕与逃亡的故事,完成了向东方人眼中男子气概的蜕变。以至后来,硬汉和高仓健的角色紧密地嵌套在一起。甚至在平日,用导演山田洋次的说法,高仓健“身边总是清清爽爽,不让捧场者接近”。
高仓健最后一部作品是2012年秋季上映的《给亲爱的你》,在片中他饰演思念亡妻而踏上路途的刑务官,并获得了同年的报知映画赏最佳男演员。
独雁西去,声息永驻
硬汉不与生人近,何妨吟啸且独行。高仓健有一本传记,1985年在中国出版。副题叫“高仓健影坛生活”,书名则叫《孤雁行》。鸿雁的意象,从来也是向苍天,不见云之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某种程度上说,高仓健成就了硬汉,硬汉又反过来形塑了他,因孤独而特殊,因孤独而迷人。苍茫的孤鸿影,即将从人世飘远。
所幸,天空不留痕迹,不成字的独雁却长留声息。拍摄《千里走单骑》期间,日本一家电视台前来追拍,制作了一部名为《高仓健遇到的中国》的纪录片。云南当地的村长在受访时说:“即使村子将来被淹没在水库里,数百年之后,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这部电影了解这个村子,也能知道高仓健曾经到这里拍过电影。”
这当然是仰慕之词,但多少也构成了一种隐喻:来过,便会存在。
“行者精进,隐者不悔。”有人以此概括高仓健的人生。斯人已逝,盘点高仓健在影史上的遗踪,是最好的凭吊。也借此祝福,愿天堂电影院里,每秒钟24格的真理照常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