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是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著名翻译家方平主编并主译的全新十卷本《莎士比亚全集》,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昨天,该书出版研讨会在沪召开,与会学者提出,在翻译上恢复莎剧诗剧原貌,对莎剧语言的艺术形式给予更多的关注,已成为国际莎士比亚研究学界的普遍共识。全新十卷本《莎士比亚全集》是华语世界首部“以诗译诗”的诗体性质莎士比亚全集。全集共收莎剧39部,470余万字,吸收了国际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更关注语言的艺术形式
方平版《莎士比亚全集》新增《两贵亲》和《爱德华三世》两剧,诗歌部分则新收莎翁长诗《悼亡》。之前,华语世界已有4套莎士比亚全集译本。分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以朱生豪译本为主体(经吴兴华、方平等校订)、由章益、黄雨石等补齐的十一卷本;1967年梁实秋翻译在台湾出版的四十册本;1957年台湾世界书局出版的以朱生豪原译为主体、由已故学者虞尔昌补齐的五卷本;译林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以朱生豪翻译(裘克安、何其莘、沈林、辜正坤等校订)、索天章、孙法理、刘炳善、辜正坤补译的八卷本。
毫无疑问,这些翻译家为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贡献巨大。但之前译本多少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莎剧本质上是诗剧,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在于那些无法回避的、诗的语言。
在十卷本《莎士比亚全集》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指出,以诗译诗,呈现莎剧原汁原味,业已成为国际莎士比亚研究学界的普遍共识。莎士比亚首先是一个专业戏剧家,其作品是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并不是为了案头阅读。此次出版的译本,对语言的艺术形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力求把“失真”减到最低。使莎士比亚全集从一部“案头书”变成了真正的“演出本”。
据悉,新译本每部剧作和诗歌作品前后,均附有方平撰写的“前言”和“考证”,用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并对该作品的版本情况、写作年份和取材来源等进行梳理。
吸收莎学研究最新成果
随着英国及世界文学史界的研究不断深入,莎士比亚的剧作数量一直被刷新。陆谷孙在《莎剧书评》中透露,莎士比亚生前只关心其剧本的上演情况,而对是否出版并不感兴趣,加之印刷术和版本的原因,给后人研究其作品的归属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据悉,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方平已译出莎剧《亨利第五》。1993年,他以老迈之躯挑起了翻译莎士比亚的重担,他说“要把前辈翻译家看做一位可尊敬的竞争对手,务必要在前人所取得的成就上再跨出一步”。为了和时间赛跑,他年年月月伏案工作,没有星期日没有假期,为了在有生之年得偿夙愿,他甚至戏称人生进入了“读秒阶段”。
方平还组建了一支翻译的“梦之队”,包括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和他的爱女屠笛,莎学专家阮珅、汪义群、张冲等人。“全集”还收录了吴兴华的诗体译本《亨利四世》(上下篇),以及辜正坤和覃学岚合译的《亨利六世》三联剧。这些翻译家虽身处天南地北不能共聚一堂,但方平时时通过信件和他们互相讨论切磋,常为了一个翻译问题讨论再三,如在翻译“All'sWellthat Ends Well”这一剧本的译名时,他和阮珅教授书信往返多次,最后改《终成眷属》为《结局好万事好》,为的就是能更切近原文的本意。
文汇报记者 陈熙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