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食品公司实习了两个月,做检测,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份工作,但又不想丢掉专业。我该怎么办?”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质量与检测专业的小原带着问题来到学校的职业咨询室。在得到职业咨询师的有效建议后,他满意地离开。
学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岳海洋告诉记者,在华理,挂牌的职业咨询师有20多名,包括校内的老师以及来自企业、人才中心的专业人士。他们每周固定时间段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常态化的职业咨询服务,解决学生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后的疑惑。
近几年,华理一直保持着95%以上的就业率,其中的奥秘不乏学校在促进学生就业上做出的周全努力:不仅通过多元渠道为学生开拓就业路径,引导大学生就业“志在四方”;还从大一到大四为学生设计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纵贯线”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指导讲座全过程覆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大一课程中最有用的”,“这是我印象最深的选修课”,在一次课程调查中,有学生这样表示。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讲座覆盖所有年级的学生。”岳海洋说,根据学生生涯认知期、职业规划期、实践体验期、实战培训期等各个阶段的特点构建的讲座体系,包含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其它特征等多个板块。
学生工作部的征老师是一位职业咨询师,她总结了咨询过程中的一些规律:“低年级学生的问题集中在大学生活、专业疑惑、未来规划等,学校就邀请优秀毕业校友回校传播经验,‘身边的榜样’效果明显;高年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简历撰写、面试技巧、手续流程、方向选择、职业决策之类,学校则邀请企业的HR到校给学生讲解行业现状,同时开设针对性强的讲座。”
提升竞争力、开拓途径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设计了一系列品牌活动,面向大一学生举办“职业规划大赛”,面向大二学生组织“简历制作大赛”,针对大三学生组织“模拟求职大赛”和“就业启航计划”,针对大四学生组织“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和“讲述求职故事征文比赛”。活动通常邀请相关企业的HR担任评委,让参赛学生在竞赛中获得评委的个性化点评,提升综合素质。
有了就业实力,学校还在如何拓展就业途径上动脑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推出了“华理就业领航号”微信平台,加强了与学生的联系,为广大毕业生求职提供最大便利。
除了保证学生及时、充分获取招聘信息外,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对接,邀请企业进入学校发现人才。每年,学校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组织举办各种规模、不同类型的校园宣讲招聘活动,全天候不间断地向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对不同行业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了解行业发展概况和重要企业年度动向,分行业、分专业统计岗位供应量,计算岗位供需比,对就业市场进行动态实时监测。
引导学生志在四方
高校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全国各地合理安排就业呢?其实,早在2012年,华理就发布《华东理工大学就业引导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启动“就业引导工程”。工程通过授予年度校“优秀共青团员”、设立30万元基层就业奖励专项资金,对面向京上广以外地区、城乡基层和重点行业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进行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重点地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确定了陕西、四川等首批10个省份为就业引导重点省份并向西部辐射。
“就业引导工程”实施5个阶段循环工作模式,即大一目标设立、大二强化认知、大三实践探索、大四机会获取、毕业1-3年跟踪扶持。
在前不久优秀基层校友代表返校交流时,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刘滔正是“就业引导工程”的首批参与者之一。大学期间多次获得综合课程奖学金的他,在大四即将毕业之际,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优厚的工作待遇,选择到四川自贡的一家锅炉生产企业工作,让自己的青春在报效祖国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多次鼓励学生:“华理的学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要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学习的动力;华理的毕业生应该志在四方,把事业开始的地方选择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文汇报记者 张鹏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