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讯 (记者 张鹏 钱钰)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今晚将在上海开幕。作为前奏,本届学生运动会首开先河的非竞技类评选--全国“阳光少年”评选活动,昨天进行总决选,来自29个省区市的45名中学生将分获金银铜奖。
这些闯入总决选的“阳光少年”,人人都有至少一项运动特长,约有一半的候选人有两个及以上的拿手项目,超过三分之一的候选人同时有艺术特长。在这些特长中,有短跑、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甚至还有击剑、武术、花样滑板、马术、徒步登山等运动项目。
这些获奖者从不同层面充分展现了“阳光少年”的丰富内涵--有的是文武兼修的“学霸”,有的是校园“人气王”,也有身在贫困山区的“村里娃”,学业和体育成绩都顶呱呱。
在由本报主办的此次评选中,一批“校园全能王”脱颖而出,完全颠覆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传统狭隘观念。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认为,体育对人格塑造有着独特的作用。热衷体育活动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胜心,造就了他们坚忍不拔、不断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运动训练在改变了肌肉和动作的同时,还改变了大脑结构。因此,在人生长跑中,人格与体格并重,才能让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专家们认为,“阳光少年”正体现了“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高中体育专项化等体育教改措施在全国推进的成果。事实上,随着“阳光运动,健康成长”教育理念的普及,体育教育改革风潮正在全国掀起。“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阳光运动1小时”、足球联盟和学界体育联合会等体育社团……这些体育教育改革措施,都体现在各省区市的体育课内外。
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上海市中小学校从2007年起就开始实行“三课两活动两操”,即各个年级每周有3个课时的体育课、2个课时的活动课,每天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从制度顶层设计方面,确保学生在校园每天锻炼一小时。2008年起,上海将体育纳入中考,引导全社会关注学生体质。2011年,上海又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首要举措,开展专项督导。目前各区县纷纷推出创新举措,让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松江区通过学校俱乐部运作,将竞赛、训练、活动融为一体;闵行区给学生布置“体育回家作业”,小学以亲子锻炼为主,中学侧重自主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业内人士建议,全社会都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共同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