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2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的日子。在近万名参赛者中,有一群青少年,他们兼具健康的体魄和智慧的头脑,勇于拼搏创新,又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45名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中学生,前昨两天在上海参加全国“阳光少年”总决选。
“阳光少年”的评选在学生运动会中首开非竞技类评选之先河。比起比赛的胜负和名次,“阳光少年”们留给上海这座城市的财富,更让人记忆深刻——成长在新 时代的青少年,不少人从小衣食无忧、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他们却并不因此而缺少刻苦和拼搏的精神。他们文武兼修,身怀杰出的运动技能,“校园全能王”的 称号当之无愧。也有人成长在中西部欠发达山区,虽然家境相对贫困,但他们个性开朗,善于学习,小小年纪家务农活两头挑,学业照样顶呱呱……
以 “少年中国梦”为主题的总决选第一天是比拼“阳光少年”们脚踏实地的生存能力,第二天是通过对梦想中的家园的设计和实现,比拼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从某种 程度上说,这些“阳光少年”在参赛中展示的才艺和活力,刷新了人们对于众多“90后”、“00后”的印象,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广大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 形象。
“我们是‘女汉子’,不是‘娇苗苗’”
“原来种菜这么辛苦!”“阳光少年”在蔬菜大棚里当起“庄稼人”,经历人生第一次的松土、种植、浇水等一系列劳作之后,如此感慨种植蔬菜粮食的艰辛。
上周六一早,刚刚进入蔬菜大棚,农场指导老师给这45名学生上起了“种菜课”:种菜本身也需要技巧,各种蔬菜必须种在垄上或者沟里,而不能随意种在田 里;菜苗埋进土里之后,还要把周边的土壤压实……还没正式劳动,只是听了一会儿“种菜经”,“阳光少年”们就被棚内的近40℃高温蒸出了一身汗。
“没事,我们都是‘女汉子’!”来自宁夏银川一中的马梦圆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笑着举起了拳头,立刻蹲在田头准备开始种菜。来自内蒙古包钢三中的邵志远 作为组里唯一的男生,虽然年纪最小,干起活来却最为积极主动,在指导老师简单交待了几句用锄头松土的动作要领之后,他马上和马梦圆拿起工具有板有眼地忙活 起来。不一会儿,菜田里就被分为平行交替的“垄”和“沟”。
与此同时,来自陕西省西工大附中的赵力瑶和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的宋楚瑛则外出抬水。一开始,从没干过农活的她们显然对抬水不大习惯,水桶不是一会儿滑到前面,打到宋楚瑛的腿上,就是左右晃动,让赵力瑶失去平衡。不过,她们很快就掌握了抬水的技巧。
两小时后,四人已经在大棚内的一块田里种上了青菜、空心菜、红薯和甜芦粟。完工之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早已汗流浃背的他们颇感得意:“我们可不是四肢 不勤五谷不分的娇苗苗!”不过,他们也感受到蔬菜的来之不易,“这块田里的这些青菜可能只够我们平时几顿饭,但是长期的种植却会花费很多时间!我们以后一 定不会浪费蔬菜了”。
打弹珠、挑扁担、滚铁环……老上海弄堂里的游戏,在总决选中也让“阳光少年”体验了一番。挑起扁担、绕过地上的标志物快 速向前,为了争取时间,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郝若尘脖子都被扁担磨破了皮,他却一声不吭。同队成员发现后,他却很坦然地说:“这说明我们平时锻炼太少了, 应该多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你扛锄头,我挑水,分工合作干活不累
“阳光少年”们在合作劳动的时候,自发地根据自己的特点 分工合作,毫不含糊。大棚里热得像蒸笼,“阳光少年”们有人扛锄头,有人挑水桶。刚刚上初一的新疆女孩迪丽娜尔个子最瘦小,锄头扛不动,水桶也挑不起。她 干脆地对同组的学生说:“你们把喝的水都交给我拿吧。不需要的东西也由我负责。”于是不穿的衣服,不戴的帽子都被迪丽娜尔挂在脖子上,夹在胳膊下,捧在手 上。
犁地时是男生们展示力量的时候,而种菜时则展现女生的细心。在种甜芦粟的时候,因为有一棵甜芦粟太细了,怎么也站不稳,迪丽娜尔和山西学 生兰天艺把自己的矿泉水倒出来,迪丽娜尔说:“把土弄得烂一点,就能够把甜芦粟种得深一点,站得稳一点了。”她们还特地找来小树枝,围在旁边撑住它。手上 和水瓶上都是烂乎乎的泥巴。
弄堂游戏比赛时,同一个组里,两个女生因为太瘦小了,很难把挑担比赛的任务完成好,同一个组里男生就担当起了替她们上场的任务,一个男生跑两趟。
给独居老人送去阳光和爱心
相比上海常见的霓虹闪烁的风光,走访奉贤农户,让这些“90后”、“00后”的学生看到了上海郊区的生活,了解了上海不同的一面。奉贤当地不少年轻人都已经进城工作生活了,不少家庭都是没有年轻人的空巢老人家庭。
这些“阳光少年”一走进农家,就开始热心地帮老人干活。来自福建厦门的杨璐嘉、南通的刘雨轩、内蒙古的裴梦一边剥玉米,一边不停地问问题——“家里有几 口人、有多少地?”“平时日常生活用品到哪里买?”……72岁的老大爷告诉他们,家里有三亩地,承包给了外地人种植,蔬菜就吃自己种的,肉要到附近镇上 买。谈起以前的生活,老大爷感叹,以前买东西都要布票、粮票、肉票,买绒线还要票。这些让“90后”、“00后”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在第五组中,来自江西 南康中学的龚安琪懂事地为老人掰大蒜,像亲孙女一般主动跟老人“唠家常”。从父母的工资谈到物价的变迁,从老人家的经济收入到子女的情况,事无巨细。
当得知老爷爷80多岁还下地种田时,来自吉林的李惠英问道:您还有什么没完成的梦想?老人被她的问题逗乐了,和她讲起自己年轻时的务工经历以及希望子女 能多回家看看的愿望。这令李惠英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帮老爷爷做完农活,她仍然意犹未尽,“要是能多为老人做些什么就好了”。
一些城里学生也在 劳动中体会到了新奇和乐趣。广西学生李柯乐一边剥着玉米一边乐呵呵地说:“在家里我们就很想做这些事,但是只要一动手,爸爸妈妈就说,别做事了,还是管好 你的学习吧,其实听了有点烦哎。”他的话得到了同组其他同学的附和。这些孩子剥玉米粒剥得不亦乐乎。正在这时,阿婆的侄女到阿婆家来拿玉米了,因为“到我 家来的孩子们劳动热情太高了,把我家的玉米全剥好了,干脆再借一点让他们剥吧。边聊天边剥玉米我也很开心”。
“阳光少年”搭建梦想花园
“飞来千里为相会,翔云红日伴我行。花儿少年共成长,园中深情触我心。四人筑构一人心,组内团结携前行。家人朋友献鼓励,友谊万年永不泯。”来自甘肃省 兰州第一中学高二学生黎沫言和团队成员在向评委陈述团队动手搭建的“飞翔花园”时,所做的一首藏头诗既点明了自己作品的名称,还表达了第4小组成员建立友 谊的过程,赢得了所有评委和“阳光少年”的喝彩。
昨日,全国“阳光少年”总决选“梦想未来”主题中,4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阳光少年”在上海交大开展了一场智慧比拼。
按照比赛规则,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发挥想象力,“阳光少年”们必须设计一个梦想花园,它必须具备:一个名字;一个池塘或游泳池;一个有座椅的休息处,如园亭、园廊;至少一棵代表庭院之魂的大树;一个风能或太阳能发电装置,并能用它来点亮一二个LED等。
虽然都是15岁左右的中学生,但想象力、动手能力令所有评委赞叹。
如何诠释一个梦想中的花园?
分别来自山东、上海、天津、河南和甘肃的五位团队成员开始摸不到头脑。这时,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郝若尘勇挑重担,这位曾经获得过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 赛创意类高中组第一名的“机器人高手”,成为了团队中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小组成员迅速制定花园规划方案,并严谨分工。带有保温层和内部反光装置的 “空中楼阁”、风能、水能充分利用的环保型花园在5个人的齐心协力下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阳光少年”带给观察员感动
“阳光少年”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为了评选的客观、公正,主办方特意从沪上高中招募了18名志愿者担任观察员。按照赛程设置,当45名“阳光少年”候选人在分组参加各类比赛时,每组都配有2名观察员进行实时打分。
观察员、大同中学高三毕业生陈慈航很开心在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之前遇到了这些“阳光少年”,这些同龄人有的来自农村,农村孩子身上的朴实无华给他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干农活的时候,来自高原的知华尖木措上手非常快,犁地犁得非常直,培土、浇水都非常在行。”陈慈航说,在游戏环节,尖木措不管是挑扁担,还是 滚铁环、打弹子,都是最强的,在创意搭建环节,虽然尖木措不声不响,但总是把自己的任务认真地完成。
分别的时候,观察员、向明中学高一学生严 雨舟为小组里的每个同学准备了礼物,有书签和上海风景明信片,前一天晚上她在明信片上精心写下对小伙伴的祝福。当她问大家是通过邮局寄过去还是直接带回家 时,尖木措忙说,不要寄了。来自青海祁连县的他,父母都以游牧为生,邮寄并不方便。尖木措读书的学校离家有200多里路,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也 都是要帮父母放牧。
这群“阳光少年”带给观察者更多的是感动。维吾尔族女孩迪丽娜尔的一个故事在志愿者中广为传播。她来自新疆吐鲁番,因为妈 妈是汉语老师,所以她的汉语说得很流利。在跟志愿者聊天时,迪丽娜尔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小时候爱踢足球,非常想进学校的足球队,有一天,去跟爸爸要50元 的运动服费,身为体育老师的爸爸劝她,“不是心疼钱,而是我知道女孩子踢球太苦太累了,就不要去了”。没有拿到钱,迪丽娜尔哭着跑了出去,以为再也没有机 会踢球了。就在当天足球队收费截止的前一刻,妈妈给她送来了50块钱,圆了她的足球梦。在足球队里,她踢前锋的位置,她说自己9号、11号球衣都穿过。世 界杯的时候,和爸爸一起熬夜看球,她喜欢C罗和梅西,“可是葡萄牙小组赛都没出线,阿根廷也没有夺冠”。虽然有些难过,不过迪丽娜尔发现德国队的配合非常 好,现在她也喜欢德国队了。
让同龄人给同龄人打分,还会发生什么状况?在比赛的第一天,有一位女选手在中午用餐时,就对主办方安排的膳食红烧鸭腿有点小意见,原因是她从小吃辣,而上海菜“太甜了”,“吃不惯”。在其他的场合,这位选手也同样有类似的“快人快语”。
很自然,这些细节都被观察员看在眼里。在最后的比赛评议环节,就选手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打分时,这位女选手按照传统的评价观念,多少要“吃亏”。 可担任观察员的市西中学高三毕业生朱惟诚直率地提出了他的看法:一个人勇于表达内心的看法和诉求,也是“阳光”的表现。“可能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在公 开场合这么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恶不太合适,但很多老外做人做事很直接的,同伴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为参加全国“阳光少年”评选的候选人打分,来自上海的观察员们同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阳光心态。
文汇报记者 钱钰 樊丽萍 姜澎 李征 黄纯一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