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浦东新区东明街道2015年的社区工作清单,列在第一项的“头等大事”与民生息息相关--完善综合助老服务体系。今年年底之前,一批新型助老服务项目将加速在此落地,形成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健康生活馆、东明复健护理站、科技助老服务站为主的综合为老服务格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有望覆盖到每个社区老人出门500米的半径范围内。
作为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街道统一不再招商引资”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早在2006年,东明街道就率先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把工作重心放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街道办事处主任尼冰告诉记者,“一号课题让社区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基层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生改善之中,放心、安心、用心地做民生事项,回应社区居民的期待。”
破解社区“养老助老”难题
为何要把养老服务列为街道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这其实与东明的居民人口结构不无关系。据介绍,截至去年底,东明街道实有人口129963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人20403人,实有老年人36031人,实有老年人占实有总人数的29.23%,老龄化程度不能说不高。
“实际上,每天长时间在社区活动的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尼冰说,“街道今年将工作重心向养老倾斜,不仅是要全力服务好这个群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希望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成为我们家园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介绍,今年东明将构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门户体验,探索试行综合为老服务项目清单,以智慧社区建设和新区科技助老试点街镇工作为契机,探索建立综合型的助老枢纽型机制。聚焦助老服务多元化多层次供给,以市区两级政策为支撑,以街道财力为补充,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将碎片状为老服务工作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同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组织基础有望不断充实,科学谋划综合为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综合为老服务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医疗资源对于综合为老服务的支撑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为老服务环境。
到今年年底,一批新型助老服务项目有望加速落地,包括改建形成11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打造涵盖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助餐送餐、科技助老等多项功能的智慧型综合助老服务示范基地;在杉林新月小区改建成立社区综合助老服务中心和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加快调整助餐日托区域布局,填补凌兆区域老年人助餐日托空白……
发挥社会组织为民服务
为了加快推进社区综合助老服务体系建设,聚焦养老服务多元化多层次供给,东明街道今年会逐步构建政府类保底服务、公益类补充服务、市场类个性服务三个梯次,严格落实并叠加民生保障政策,适当拓宽帮困救助对象受益面。针对孤老等群体,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各类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东明的做法是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的方式,搭建一个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孵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批的社会组织将逐步培育聚集起来,参与到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等公共服务中,提升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与此同时,东明街道办事处将承担起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实践者、推动者的主导职责,整合各类行政资源,细化工作目标,明确推进措施,提供财力保障。
增强街道体制改革效能
在东明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楼前,一排自行车格外显眼。原来,走访各个居委已经成了这里街道干部每周的必修课。不扰民、看得细,“骑行”比光坐在办公室里更“接地气”。
为了增强街道体制改革效能,按照市委、区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履行街道职能,改革机构设置,目前东明已经把原社区(街道)党工委更名为街道党工委,旨在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街道办事处在社会治理中的政府服务管理职能。而街道的各大中心将起到直接为民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的功能,把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等打造成一体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体系,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