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王星
记者回到喀什的这半个月来,沙尘天霸占着绝对主力位。打开天气预报软件,空气质量指数已接连数天“爆表”。仔细一看,PM2.5超过五六百不算稀奇,代表着可吸入颗粒物的PM10竟然都能达到六七千。只要稍微开点窗,尘土的“芬芳”便会扑面而来。此刻,仿佛突然对平日里那句“一年多吃一块砖”的玩笑话有了更深体会。
糟糕的天气,让负责行政保障的陆卫建操起了心——是不是该给大家配一些空气净化器?陆卫建来自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警保处。和其他几位公安系统派出的援疆干部不同,他不但在喀什地区公安局治安支队挂职,每天还要挤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援友们的衣食住行——采购生活用品要找他,宿舍维修要找他,出门用车、订机票还是要找他……多数人管他叫“小陆”,但在前方指挥部,陆卫建更像个名副其实的“大管家”,事无巨细地操办着大家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从服务援友的角度来说,再小的事,也是重要的。”
去年2月20日,陆卫建先于援疆大部队两天入疆,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完成了220名援疆干部和工作人员入疆的前期准备。今年再回来时,一切对他而言早已驾轻就熟。他要管的事很杂——从用车到接待,从办文到办会,从仓库到食堂,从住宿到卫生……就连驾驶员每月的绩效考核,都由他一笔笔计算统计:“我给他们设计了节油方案,实施一年成效明显。2014年比2013年多雇了5个驾驶员,多了4辆车,用车开支上反而节约了44%。”
从早到晚,和陆卫建接触最多的,是他的iPhone4手机。这部手机,他用了3年多。在进疆之前,其中的联系人只有九百多个。短短一年,联系人总数已超过两千。陆卫建告诉记者,来了新疆后自己从来不用上闹钟。因为每天早上8点多,需要用车的电话就打进来了,周而复始接打电话的状态,通常要持续到晚上10点。
给陆卫建打电话,经常会遇到“忙音”,但只要通了,铃响两声之内他必然会接起,无论是在清晨、午休时间或者深夜。电话那头的他不会跟你多寒暄,一般就在几声“好”之后便匆匆挂线,很快,你的要求就会得到满足。
不过也有例外。去年7月中旬,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来喀什慰问第八批援疆干部。接待的关键时刻,陆卫建的手机响了。父亲打来电话,告诉他年过九旬的奶奶摔了一跤进医院了,希望他能赶回去。陆卫建忙于工作没能答应,匆匆挂了线。没想到过了两天,便传来了奶奶过世的消息。
随后,援疆指挥部迎来了暑假探亲高峰。陆卫建的妻子陶慧华带着儿子陆思齐来了,同样身为公安干警的陶慧华只有短短的5天假。这5天里,陆卫建为其他援友家属安排了一波又一波的出行,却始终没带自己的妻儿出去转转,他说:“未必一定要去哪里,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待着就很开心了。”
晚上7点30分是指挥部的开饭时间。陆卫建很少能准点到食堂,但他总是吃得最快的。别人还在餐桌上细嚼慢咽之时,他已经悄悄离开。原来,每晚的8点到8点30分,是陆卫建最期盼的时光:“只要没有任务,我就可以坐下来和儿子联网下盘围棋。”7岁的陆思齐刚学围棋没多久,iPad那头的他最看中自己吃掉了老爸几颗子:“可每次最多只能下半小时,因为8点30分儿子就要睡觉了。”说到这,无奈已悄悄浮上他的脸颊。
这就是援疆干部陆卫建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故事。
(本报喀什3月22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