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情况测量民生、民意的重要维度。在“十二五”与“十三五”交接之际,上海市民的劳动就业状况如何?哪些群体的劳动就业状况最好?从业人员之间收入差距如何?
上海市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近日发布了2014年上海从业人员劳动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针对上海市近2000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涉及到上海徐汇区、长宁区、杨浦区等6个行政区共计40个居委会,有效问卷1720个,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这些数据完全能够反映出整个上海市从业人员的劳动就业现状。”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说。
报告特别强调,此次的调查对象并非在业人员,而是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指的是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各类人员,这就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个体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等,范围更广。
民营企业就业贡献大
根据调研报告,被访问对象中有高达43.4%的人在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工作。杨雄分析,“这说明,在上海这座城市,私营和民营企业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更要大力鼓励私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单位也是重要的劳动力使用单位,被访问对象中有27.1%在国有企业工作。
另有约18%的被访问对象在三资企业工作,而通过与往年数据的对比发现,2014年上海市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员工占比有所下降。“三资企业已经不是年轻人就业的首选目标,而本地民营企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杨雄解释。
去哪里找到工作
上海从业人员是通过何种渠道实现就业的?
受访对象中,24.2%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完成就业;23.6%是“托人介绍推荐”找到工作;22.7%是通过“个人直接申请”;通过“人才交流会”找到工作的占21%;接受“国家分配或组织调动”的约12%,“自雇或顶替父母亲属”的仅为6.5%。
负责该项目的调研员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从业者,大部分都是通过国家分配或组织调动,其次是个人直接申请和人才交流会;进入国有企业的从业者,主要入职渠道也是通过国家分配或组织调动,其次是个人直接申请和托人介绍推荐,情况基本与机关事业单位相同。
而进入三资企业工作的,则主要是通过人才交流会、职业介绍机构和个人直接申请;进入民营企业主要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托人介绍推荐和个人直接申请。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